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6795|回复: 162
收起左侧

[长篇小说] 失踪的上清寺【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 10: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失踪的上清寺
作者:老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原创】失踪的上清寺谨以此文献给重庆直辖10周年,
献给那些为重庆人的幸福生活付出过聪明才智甚至生命的人们,
献给那些淹没在尘埃里的久远历史。

-----------------------------------------------------------------------
如果你问我,重庆最出名的寺庙在哪里?也许几天前,我的答案会是华岩寺,但现在我的答案不同。
重庆有一座寺庙,几乎每个重庆市区的老百姓都能叫出它的名字,我也从小就听说过,却没有任何人找到过,而几天前,我不小心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那是一个深夜。


失踪的上清寺(一)
2007年的五一节,我没有象往常一样地去驴行,而是在鑫隆达大厦的写字间里加着班,每天都在10点左右下电梯。
5月5号这天,重庆突降大暴雨,我象往常一样10点下楼,发现雨太大,就回办公室多等了一会,离开鑫隆达大厦时,已经是12点过了。
走在牛角沱的街上,雨象横着一样地扫过来,长裤和皮鞋一下就泡在水里了,天上不停地响着闷雷,街灯熄了不少,一些没有熄的,也忽明忽暗。
鑫隆达下面的的士站上,没有一辆的士,这也不奇怪,这么大的雨,的士的生意肯定好惨老。
由于没有的士,我只好退到牛角沱的汽车总站等待雨小点。零点左右的牛角沱站台,漆黑一片,有几个人也在避雨,但看不清样子。
这时,其中一个人向我走来。
那是一个清秀的女孩,大约20多岁,穿着白色短袖T恤,披着长发,牛仔短裤已经打湿。走到我面前的时候,这个女孩用普通话说道:“先生,可以送我去上清寺吗?”
一个清秀的女孩请求帮助的时候,估计没有几个单身男人会拒绝,我也不例外。何况,应该很近的。
是的,应该很近,上清寺和牛角沱都是这一带的地名,虽然我不知道上清寺具体指哪里,但就应该在这周围。
我答应了:“好的,我送你。”
后来我才知道,上清寺,离我们那么近,却那么远。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注:文章均转至重庆生活论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二)
“你到上清寺哪里呢?”我问道。

“就到上清寺啊,你不知道在哪里?”女孩说。

“上清寺应该就是这附近一个区域的统称,但你得告诉我具体去上清寺哪里啊。”我感觉事情比我想的复杂。

“啊,我就是要去一个叫上清寺的寺庙,你不知道在哪里?”

晕了,我还真不知道叫上清寺的寺庙,从小在重庆长大,市区的几个庙都走过,就是没有听说过上清寺。

“我真不知道这个叫上清寺的庙,你有具体的地址么?”我问。

“家人只告诉我来重庆,找叫上清寺的庙,今天雷雨,航班晚点了,的士司机把我放这里就走了,我不知道在哪里啊?”女孩看来和我一样茫然无措。

“那好,我问问朋友吧”,我随后拨通了几个朋友的电话,有报社的,有搞文学的,也有快50多的老重庆,除了异口同声地抱怨我深夜电话骚扰,就是异口同声地说从来没有听说过上清寺有寺庙。

街上风雨大作,我们回到鑫隆达大厦的底层避雨,守夜的保安小王,也帮我们问了做保安的同行,还有派出所值班的朋友,没有人知道这个叫上清寺的庙。

“是谁叫你来找叫上清寺的庙呢?”我问道,我非常怀疑这是一个被网友骗来重庆的女孩。

“是我父亲”女孩迟疑地开口,“他临终前要我尽快把一个东西送到那里去,我叔叔在那里出家,而且一定要在夜里送,但他没有讲原因。”

“你叔叔出家有电话没有呢?”

“不清楚,至少我没有他的电话,他和父亲很多年没有联系了。对了,父亲那给我画过一张图。”女孩象找到一根救命稻草,从包里翻出一张烟盒纸来。

那是一张老版黄果树的烟盒纸,草草地画着至少是30年前牛角沱地区图,上清寺被标在正中间,连着一条线,线的另一头写着“牛角沱防空洞入口”几个字。

“图上好象只有一个地方到那里,就是牛角沱防空洞。”我说道。

“牛角沱的防空洞,早就不在了,现在应该就是鑫隆达的士站旁边的人行地下通道啊”小王说。

“要不,我们去看看?如果还开着门的话?”我说。

这时一阵冷风吹起,门外的雨猛扑进来,把我们吓得往大厅里面多走了几步。

“你们能陪我去看看吗?对不起,我有极特殊的原因,今天晚上一定要找到。”女孩很坚定。

小王说:“那里好象只是一条通道,什么也没有啊,看也没有用,不过,如果你们非要去看看,我可以给那边保安打个招呼,把通道门打开。”

几分钟后,我和那个女孩已经站在了人行地下通道里面,由于停电,里面什么也看不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三)
“半夜三更,你们要找啥子?”守门人老庞用一束手电光帮我们扫在通道的四周墙上,一边问。

“半夜麻烦你,真不好意思,这里以前是防空洞吧?”女孩问,“有没有通向其他地方的通道?”

“以前有啊,就在这里墙壁后面”老庞用手电照到通道中部的墙上。

“噫?!”老庞诧异地叫道,手电光扫过的墙壁上,几个大字在发着微弱的荧光,写作“SQS”(上清寺的拼音缩写,海军准将注释)。箭头指向一张牛皮癣广告,在风中飘动着。

我上前取下那张广告纸,老庞用手电照上去,正面就是普通的性病广告,但背页显然有毛笔字的痕迹,翻过来,上面有两句话:

七星岗闹鬼
上清寺镇邪

敲敲墙壁,背后似乎有空洞的声音,但这个通道显然已经没有探究的价值,我们的收获只有手上的这张纸。


我说:“我们这样找是没有用的,一起上去研究一下这张纸吧,姑娘,你得告诉我们更多,我们才能帮上你。”

老庞说:“到我的稀饭摊子上去坐坐吧,说说是啷个回事。”

一行人从地上通道上来时,大雨已经停了,老庞带我们来到他的粥摊,他的老婆和丘儿正在忙碌地摆摊,时间已经2点过了,摊前停了不少的士。

老庞的夜间粥摊在夜游神中很出名,一碗粥一元钱,小菜免费,有16种之多,所以许多的士夜间都会来这里喝上一碗,只是早上7点就收摊了,白天活动的人们不太知道。

老庞给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张桌子,小王回去值班了,而女孩和我一起端起粥来喝着。

“我叫徐敏,叫我小敏吧,从上海来,爷爷、父亲和叔叔在重庆工作过”,女孩开始向我们讲她的故事。

“我的父亲前些时间去世了,在过世前,他说爷爷曾经把一个东西交给他保管,要他在2007年5月5号到6号这个夜间,交给叔叔。但叔叔失去联系很久,只听说在重庆一个叫上清寺的庙里出家,但许多年没有来往了。”

“我从小就在上清寺一带长大,是听说以前有一个寺庙,位置应该在大礼堂附近吧,会不会是修建大礼堂时拆掉了?”老庞操着标准的渝普说道,“我白天都找不到,你一个姑娘家,非要半夜三更去找,哪里找得到嘛”。

“能不能把你要送的东西拿来看看?”我说。

小敏拿出一个绸布包,打开后,里面有一个锦盒,锦盒里,是一只陈旧的ZIPOO(美国产“芝宝”牌打火机,海军准将注释)打火机,上面刻着两个小的中文字,“令俊”。

老庞接过打火机,看了一看,说道:“我以前开的士,捡过不少打火机,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应该是款式非常老的了。”

我说,“令俊这个应该是人的名字,小敏你听说过么?是不是家中的长辈?”

“不知道啊,没有听大人提过。”

“也,45年生产的哦,嘞种自动打火机,那个时候不晓得好先进,一般人是买不起的,名牌加刻字,你们老辈子肯定嘿有钱。”老庞从打火机上发现了新大陆。

小敏沉思了一下,说:“我从小没有见过爷爷时,家里人提到他时,也小心地避开,不晓得是不是有钱,但我从小家境并不宽裕。”

我说:“这样吧,我让办公室的人去网上查一下,看看有什么线索,另外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张奇怪的传单。”

五一节期间,办公室的两个家在外地的小伙子没有回家,我打电话时,小陈还在玩网络游戏,我安排他去网上查找上清寺的历史资料,顺便搜索一下“重庆,令俊”看看有什么线索没有。

老庞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看那个传单,说:“看不出啥子名堂。”

我问道:“七星岗闹鬼,这句话我从小听过很多次,是怎么回事啊?”

“七星岗闹鬼,是出老名的,原因是通远门死过好多人。”老庞喝口茶,继续说,小敏瞪着大眼睛,好象有点害怕。

“七星岗,其实过去是一个乱坟岗,就在通远门外是埋死人的,三十年代左右,兴修城市中干道时,挖出数不清的尸骨,所以修了塔来镇邪。”

七星,这个名称应该和道教有关系,我插嘴道:“那上清寺那个庙和七星岗有关系没有啊?”。

“当然没得关系,距离弄个远,上清寺镇不倒七星岗的邪,七星岗那里有一个菩提金刚塔,现在还在的。”

线索似乎又断了。

这时手机响起,小陈的电话来了:“查不到上清寺的庙子,但在百度上查重庆令俊的时候,查到一个名人,猜是哪个?是著名的孔二小姐!百度上第三、四排都是她,她叫孔令俊。”

我听说过孔二小姐的故事,估计这个故事重庆人不知道的太少了。莫非这个打火机是那个著名的打火机?

小敏问:“孔二小姐是哪个?”

“我以前在文化宫讲过重庆掌故,这个故事不晓得讲过好多回老。”老庞一下子高兴起来,象脸上有了神采,“孔二小姐是解放前四大家族孔祥熙的二小姐,她喜欢去心心咖啡馆,有一个警察局长被她打了耳光,结果被升老官。”

老庞接下来精采地向小敏讲述了孔二小姐和心心咖啡馆的那个故事,听得小敏发了很久的呆。

“如果这真是那个打火机,那值钱得很啊!你们祖辈一定和孔二小姐有很深的交道哦,对老,那个警察局长也姓徐啊!”

意外的进展让我们不敢相信。

“我想去一下七星岗那个塔看一下,好不好?”小敏转过头,看着我说。

五一节没有出门,我一直觉得过得很闷,好容易有这些精彩的事情,我一点瞌睡都没有了。正准备答应,老庞插了嘴:“去,当然要去,我找辆车陪你们一起去!”老庞比我还兴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四)
老庞找来一辆的士,向老婆请了假,搭上我们向七星岗方向开去。

去七星岗又能找到什么?上清寺倒底在哪里?盒子里的打火机是不是孔二小姐的遗物?这个小敏为什么一定要在今天夜里把一只打火机送交他的叔叔?地道里的传单究竟是谁贴的?

一堆问题,在我的脑袋里面装着。

“这里是广电局,重庆的广播电台都在这里。”

“这里是文化宫,那边是大田湾,有重庆新中国第一任市长贺龙的雕像”

老庞不断向小敏介绍着路上经过的地方。

“这里是两路口,旁边是重庆以前最好的电影院,山城电影院。”

是啊,重庆山城电影院,曾经与重庆人民大礼堂并列为新中国十大现代代表性建筑之一,是重庆人的骄傲。可惜现在却变成了一个重庆最牛的烂尾工地,变成一个装着臭水的大坑,已经十年了,依然没有动工的迹象。

旁边的皇冠大扶梯,原址是重庆最有特色的上坡缆车站,儿时到火车站,总喜欢去坐坐,缆车行进,重庆山城特色一览无余,很有回味,可惜,现在却变成了号称亚洲最长的电梯,阴暗,杂乱,毫无品味。

这两处是重庆城市建设的两大污点,两路口曾经是重庆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圈之一,现在已经萧条了,和这两个污点一起,被市民日益淡忘。

“我的舅舅大武斗时死在这里,是一个英雄”老庞说道。

“大武斗是怎么回事?”小敏问。

我说:“1968年,重庆**期间,不同的造反派都以保卫革命的名义,互相指责和攻击,发展到大规模的武斗,一个重庆城,到处都是战场,我就是那年生的。”

“是啊,死了好多人,恐怕有几万吧,重庆人不应该忘记这些事情。”老庞掌着方向盘继续说:“68年的时候,由于市区到处枪林弹雨,粮食运不进来,重庆老百姓眼看就没有饭吃老,我舅舅的部队为老百姓押运粮食进入市区,在两路口的时候,我舅舅被造反派抢粮的人打中了胸口和腹部,有好几处,但他把肠子塞进肚子里,坚持开车,他的粮车穿过战场,四吨粮食都送到了粮库时,他才死。”

“他是我最尊敬的老辈子,我们每年给他上坟,死的时候,他才20岁。”老庞眼睛看着前方,眼神却穿透着重庆的历史尘埃。

我们一时都没有说话,深夜迷人的重庆夜色在窗外闪过,仿佛和老庞的故事不在一个城市。

“孔二小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敏问到。

“解放前,中国有四大家族,掌握了全中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命脉,就是蒋、宋、孔、陈四家人,孔二小姐的母亲是宋氏三姐妹之一,是宋美龄最疼爱的外甥女,孔祥熙的二女儿。”我只知道这么多。

“孔二小姐人品不怎么样哦,不管你和她是什么关系,我是有啥子说啥子哈”老庞转头向小敏说。

小敏点点头。

“孔二小姐从小是被宠坏老的,长大后,打扮也特殊,总是一身男装,据说枪法很好,但她脾气很坏,来重庆之前,在南京,曾因一次驾车违章遭警察骂老,她逗一枪将对方打死,引得南京警察上街****。所以,重庆掌故里面讲孔二小姐,是把她当反派人物的”。

我补充了一下:“孔二小姐已经在台湾死了十多年了,死前留下几亿财产,但没有交遗产税,前几年有新闻传出她的大姐被台湾政府罚了1亿多的台币,她大姐认为是因为孔二小姐的财产多得理不清楚造成的误会。”

小敏拿出那个打火机,仔细看着,没有说话。

也许这辈子听过的故事中有无数个打火机,但这个打火机,无疑是老重庆人最熟悉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最著名的评书人程梓贤,也许已经去逝了吧,他一定想不到,他最轰动重庆的评书《心心咖啡店》中那只著名的打火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那个评书刚才喝粥时,老庞向小敏又重新讲了一遍,我不禁回味起来,希望从里面发现些线索。

那个故事发生在1940年左右,当时孔二小姐在重庆最豪华的心心咖啡馆里喝咖啡,那个地方大概就是现在纽约纽约大厦的一层,以前的友谊商店。

那时重庆的警察局长闯进咖啡馆里,不巧没有空位,就坐到了孔二小姐的同桌,回味以前,我仿佛看到徐大局长当年30多岁,一身西装,头发打着摩丝,令孔二小姐多看了两眼。

徐大局长掏出烟,才发现没有火,看见同桌的孔二小姐面前摆着的打火机,就大大咧咧地一把抓过来,评书中讲他:“揿,揿不燃,扳,扳不燃。甩,也甩不燃,车过来翻过去,整了半天,都没有整得燃。”

孔二小姐看得不由笑起来,一把抓回,手指轻轻一弹,打火机就燃了,这时我们徐大局长做了他一生最正确的决定,他条件反射般地叼着烟,伸头过去就那火焰。

孔二小姐也条件反射般地做了她习惯的动作,一耳光打在徐局长的脸上,整个心心咖啡馆的客人们都惊呆了。

咖啡馆的田老板,那时急忙出来向双方做介绍,传说徐局长反应很快,向周围的客人解释,是自己脸上有蚊子,孔二小姐帮他拍了一下。

随后,孔二小姐开车带走了徐局长,事隔三天。《中央日报》头版头条,中央社消息:重庆市警察局局长徐中齐荣任四川省警察厅厅长,而且心心咖啡馆的生意从此更火爆了。

故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由于是评书,真假莫辨,反而让我更糊涂了。

“小敏,1940年,那个局长30多岁,如果活到现在,应该快100岁了,不会是你爷爷吧?”我问道。

小敏算了一下,说:“如果我爷爷在世,应该才80多,他的职业是建筑师,不是警察啊。”

“管他是哪个,这个打火机如果多半就是那一个,你要发大财老哟,我估计一百万都有人愿意买。”老庞就是有经济头脑。

通远门到了,凌晨2点多钟,夜景灯已经关闭。停下车,老庞打开对讲机,向频道中的士司机问路,我和小敏从车中出来,呼吸着雨后新鲜的空气。

重庆市政府前几年翻修了通远门,塑不少当年攻城战的一些战士雕塑。攻城的人,和守城的人,在夜色中对峙着,就象一部大碟按了暂停键,仿佛等待着我们,也许,不小心按中哪个机关,这些历史人物将重新活动起来,继续他们的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五)
老庞从车里出来,在后面打断了我的思路:“两位朋友,我的摊摊被车子挂倒老,我马上要回去看看,不能陪你们老,菩提金刚塔逗在这上头,你们可以顺着通远门城墙向上走,到顶上打抢坝问个路,就能找到老。”

小敏说:“已经很感谢你了,庞老师,我们自己找。”

“那好,这把电筒你们带上去,可能有的地方没得路灯,小罗回来还给我逗是。我估计上去看也不一定能找到啥子,实在送不到,逗回来再做打算,上清寺那几家小宾馆我都熟悉,可以打嘿低的折。”老庞说完,急匆匆地开着车子回去了。

“大哥,你知道路么?”小敏问我。

我说:“放心,虽然有点晚了,但重庆人夜游神多,一定能找到人问路的。现在实在也没有什么线索,这张纸一定是有人故意留给你的,我的直觉也应该是和那个镇邪的金刚塔有关系,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也建议你先去休息。”

小敏没有说话,点点头,向通远门城门走去。

“通远门通远门,进进出出抬死人”,这是小时候听过的儿歌,通远门内,是抗战时的重庆城区,门外,是那时的郊区。这一带曾经有大量的坟地,有主的坟埋葬在七星岗,无主的坟埋葬在大田湾。

看着周围灯光闪烁的夜景,谁能想到在70年前,这一带曾经在夜里那里荒凉可怕呢?

通远门几经维修,站在城门下,还是那么高大而充满气势。城门两侧的腰洞已经在最近一次维修中不见了,少了一些古战场的神秘感。路灯不太亮,我刻意拿手电筒扫了一下原腰洞的位置,想指给小敏看那历史的痕迹,却猛然发现了意外的东西!

又是模糊的荧光字!这次是“SQS”三个字母加上一个指向地下的箭头。

但地下显然什么都没有!

小敏看见这个符号,兴奋而紧张地拉着我的手,说到:“又出现了!”

我四周看了看,已经太晚,路上无人,仅城门正对的金汤大厦里还亮着几家灯光,地上很干净,连一张废纸也没有。

用电筒光扫着墙,我边观察边蹲下来,发现紧挨着地上有用刀刻出的字,但由于石面粗糙,太不清楚。

小敏拿出手机,帮我补着光,很勉强地,我们一起识别出几个字:

“乱坟闹鬼不清净,菩提镇邪多宝藏。”

“啊!”小敏轻声地叫了一声,“这个和地道里的那张纸,都应该是连续的暗示啊!难道是叔叔在给我指路?”

我心里说:“但愿是的。”

小敏把这几个字念着,一个个字地敲到手机上,记录下来。然后问我:“大哥,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菩提金刚塔,传说修建的时候,曾经在里面放置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应该是指这个吧。”我说:“走,你说去看那个塔,本来我只想帮你了个愿,但现在看来,这一路有名堂,应该去。”

我们沿着城墙边的上石阶上去,通远门城墙顶上已经变成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小时候,这个城墙上有一个石头雕塑的巨大的拳头,现在不知道移到哪里了。”为了不让小敏太担心于走夜路,我开始东拉西扯给她讲讲沿途的景观。

“哦,我好象看到过那张照片,家里有一张重庆的照片,上面就是城墙上有一个巨大的拳头,为什么修那个?”

“那是为了纪念在这里被枪杀的杨闇公先生,知道么,这个人就是以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哥哥。”

“他是,一个什么人呢?”小敏不太习惯走上坡路,有点喘气了。

“杨闇公是30年代四川省的共产党地委书记,但他不是因为国共两党战争而死。”

“27年的时候,北伐军占领了南京,中国的军阀割据历史眼看就要结束了,但英国人和美国人不愿意看到中国统一,用军舰炮轰南京城,打死了当时许多庆祝统一的老百姓。很难想像啊,看看现在的英国和美国的电影,很难想像他们当时能对中国人那么野蛮。”

“他们好过份啊!”小敏说,紧跑几步跟上我。

“是啊,国家弱小,自然只能被欺负,现在的伊拉克也是一回事嘛。当时中国人都很气愤,杨闇公就组织群众在这上面的打抢坝**,抗议英国美国支持中国分裂。那时的四川省长刘湘却认为这是集中消灭共产党组织的好机会,向参加这场**的人开抢扫射,还派人冲进去用刀砍,打死了好多人。”

“那时没有法律吗?”小敏瞪大了眼睛,20多的姑娘,依然还那么幼稚。

“军阀时期,军政府是不讲什么法律的,还有更过分的呢,杨闇公后来被追捕,抓到他后,杨闇公不断喊爱国口号,刘湘的人就割了他的舌头,砍断他的手,还挖了他的眼睛,然后在佛图关把他抢杀了,死得好惨。”

讲完这个我有些后悔,本来走这条深夜无人的路就有点吓人,担心把她吓着了。

“还好,我们生活在21世纪,那个时候好乱啊!”虽然走得有点热了,小敏还是缩起了脖子说。

沿石阶走了一段路后,我看见了右侧出现了那个熟悉的拳头雕塑,原来,重修通远门后,拳头雕塑向上移了一段路,现在在不太显眼的地方了。

石阶边的路灯有点少,路上没有一个人,我们走得很快,经过一片片密集的居民区,我们来到了最高处,却没有看见任何塔,只看到一个还亮着灯的茶园,有两桌中老年人在打麻将。

我走到门口问路,茶馆的老板回答我:“塔?这里有两个塔,一个是水厂的水塔,旁边的围墙挡住了,另一个是金刚塔,从这边下梯坎过去,在那边两个楼那里。大半夜的找塔做啥子嘛?”

谢过老板,我们拾级而下,旁边正好有一个治安亭,亭中几个治安人员在聊天,我上前确认,治安员告诉我:“前面有一个十字路口,直走和右转都可以到。右转会经过一个公共厕所。”

“太好了,我们没有走错路!”小敏在黑灯瞎火地走了半小时,无数次担心终于消失了,精神一下子就好起来。

我们很快地来到路口,经过一个公共厕所上去,几个火锅摊还开着,香味及其诱人,穿过火锅摊,我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大楼。

“抗建堂?这是抗建堂啊。”我的好朋友肥猫就住在抗建大厦顶楼里,我去过好几次,但从来没有注意过楼下有什么塔啊。

“抗建堂?很出名?”小敏问。

“呵呵,抗建堂本身不出名,但几十年前,这是是中国名人最多的地方啊!”我说:“抗建堂是冯玉祥建议修的,你知道雷雨那个话剧吧?第一次就在这里演出,不过现在这个高楼当然是后来修的了。”

我们迅速地向上走,一边向抗建大厦边上的坡顶看,果然一个印度风格的塔就塑立在上面的黑暗中!

听说过没有见过的菩提金刚塔!整个中国内地唯一由西藏活佛来亲自主持修建的佛塔,居然就隐藏在七星岗的高楼大厦之间,默默伫立!

一个佛塔,能和道教的上清寺什么关系呢?什么样的人把我们引到这个地方?是人还是新的线索在等着我们?

我带着小敏在黑暗中找路上去,心里狂跳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六)
眼看目标越来越近,我非常担心这个历史的文物,会不会关着大门呢?

抗建大厦背后,上几步石梯,拐过一个弯,离塔越来越近。必经之路有一个小卖部,一个短发的中年女人,在店里迅速瞟了我们一眼,然后把头低下。

没有问路的必要了,直接向里走,菩提金刚塔庄严地挺立在我们的身边,四周密集的大树围绕着塔,默然无语。

“这个塔好壮观啊!”城市的暄嚣已经离得很远,小敏的声音在突然钻出来,惊飞了树上的一只鸟。

神秘的金刚塔,本来为镇无数的凶灵而建立,但深夜站在这里,心中只有一遍祥和,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

“不仅仅是壮观啊,你现在站在数亿财宝的旁边呢!”我说。

“在哪里在哪里?”小敏活泼起来。

“国民党挖过财宝,解放时政府清理过财产,文革时红卫兵来破过四旧,四周修房子还挖过大坑,要是那么好拿,你也没有机会嘛。”我嘲笑着。“那些财宝,就在这塔的肚子里面。旁边的石头非常厚重,谁也挖出不来。”

“为什么把财宝藏在里面?”

“1930的时候,重庆有一个市长叫潘文华,他挖断了重庆许多城墙,打破了旧重庆的狭小的城区,我们开车过来那条路,就是他修的第一条主干道,那时候挖出来了大量的尸骨,居民传说闹鬼,为了镇邪,潘市长集资修塔,还请来西藏最大的一位喇嘛开光,按习惯,这个塔里装了许多人捐赠的财宝,传说价值黄金万两。”

小敏听得两眼放光:“哇,要打开这个塔就发了!”

“其实还有比那些财宝更值钱的东西,里面的几十颗舍利子,每一颗都价值连城!”我笑道,“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些是用来镇邪的,就算你真打开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嘴上在聊,脚下却没有闲着,拿着手电围着塔一圈圈地转,试图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修这么大一座塔,要镇的邪一定很厉害吧?”小敏问。

“那我可不知道了,有两个传说供你参考”我说,“据说大喇嘛开光的时候,突然天上飘来乌云,就在塔顶上电闪雷鸣,参加开光仪式的潘市长都吓着了,这时大喇嘛登上塔顶,念了一段经文,乌云就散去了。”

“另一个传说,文革破四旧时,红卫兵来这里想把塔毁掉,敲掉了塔的一部分,突然一个人就从上面失足掉下来,摔断了腿,于是没有人再敢破坏它。”我用手电找着这个传说的证据。

“看,那一块断痕,应该就是红卫兵当年敲掉的”我用手电光照着塔基一段破损的痕迹。

“啊!那里!快看!”小敏指着塔另一个方向说。

塔的基座四周,有四根石柱,每个石柱对着的塔身,有一个凹处,小敏指着的凹处,仿佛有我们熟悉的荧光字。“SQS”!

凭着个子高,我爬上塔基,仔细观察塔边的柱,柱上贴着一小条白胶布,很不显眼。我取了下来,纵身跳下塔基。

小敏连忙过来,和我一起查看那块胶布。

突然,一束手电光扫过来,照着我们,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弄个晚老,你们在做啥子?”

眼睛好容易适应过来,看见一个大约60左右的老人拿着手电警惕地看着我们。

“也,是小罗啊,泡MM泡到嘞点来老所?”

居然是认识我的人?我定睛一看,仿佛见过。

“不认识老唛?我是老曾啊,在老林那里聚过的。”老头说。

老林,是我在驴圈的朋友,他开着一个户外店,许多喜欢驴行方式旅游的人们常在他那里聚,老肖是其中之一。

“啊,我想起来了,老曾啊”见到老曾,既突然,又兴奋,老曾是一个老重庆,从来就喜欢研究陪都时代的重庆历史,已经退休多年,总是到处搜集文物史料,有他帮助,上清寺就不难找了。

“老曾,你怎么半夜在这里?”我也很奇怪。
“我家就住在抗建大厦啊,我一个老单身汉,半夜睡不着,嘿正常三。看见这里有手电光在晃,还以为又有想盗宝的人,逗来看看,盗宝的人没有看到,结果看到泡MM的。”

小敏听到这里,笑盈盈地看着我,仿佛很好玩。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七)
深更半夜带个女孩,出没于残旧的古迹中,要说清楚不是泡MM,估计需要几十万字的演讲,我不准备那么做。

“老曾,这年头泡个MM不容易啊,躲到这里,而且在后半夜,都会被人打扰,重庆城真的是太打挤了。”我向老曾抱怨。

小敏瞪我一眼,连忙说:“曾老师,不要误会,我有很特殊的事情请他帮忙呢,希望您也能帮助我。”

“明白了,不是哥哥泡妹妹,是妹妹泡哥哥,”老曾永远都能成功地把话题搞乱,“说吧,想怎么泡他?我帮你忙就是。”

“情况是这样,”小敏一边笑一边说:“我急着找重庆的上清寺,大哥一路陪我找过来的。”

老曾一拍我肩膀,“你果然是直辖市的模范市民,找上清寺可以找到这里来,佩服佩服!”

“不扯老,曾老师,曾大才子,曾大侠,问你一个正事”我说,“重庆以前的上清寺有一个叫上清寺的庙你知道么?搬到哪里去了?”

“搬到哪里去?上清那个寺已经烧了70多年老,重庆哪个庙我不晓得?现在没有叫上清寺的庙了。”老曾说,“以前的上清寺原址,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口腔科医院背后到检察院之间的那个山坡上面,另一种说法是在渝澳大桥旁边靠江的地方,以前水上派出所那里。我倾向于在水上派出所。”

“那以前里面的和尚呢?”小敏问道。

“和尚?小妹妹,道书上讲:老子一气化三清,上清是典型的道家,上清寺肯定是一个道观嘛”,老曾说,“解放前七星岗上这一大片,从山脚到坡上,有好多道观的。”

“道观那么多,为什么要修一坐佛家的塔来镇邪呢?是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问。

“有那种可能,七星岗上打抢坝,刘湘杀过的人太多了,古时候张献忠入蜀也杀过数不清的人,七星岗整个地方,太多的冤魂,道观虽然多,老百姓还是传说闹鬼。”老曾摸摸塔的基石,说:“这座塔很灵验,文革破四旧,七星网上的庙都消失得差不多了,这个塔被周围的老百姓保护了下来。”

“对了,你们打着手电筒找啥子?”老曾说道。

于是我把故事原原本本向老曾讲了一遍,说:“她家里的遗愿是今天晚上得把这东西交到她叔叔手上,看来不太可能了。”

“也,有点奇怪哦,”老曾问小敏,“上清寺那个寺是30年代烧掉的,你的叔叔今年最多五、六十岁,怎么可能在那里出家?”

小敏也很疑惑:“家里人讲过叔叔是文革时在重庆出的家。”

“文革出的家,在重庆肯定不是上清寺”老曾说:“你最好明天白天向家里的老辈子问清楚,这里有名堂。”

“不行啊”,小敏说,“一是家里老年人都过世了,没有问的,另一个是家里要我今天晚上送到。”

“那个宝贝打火机给我看看”老曾把手电交给我。

小敏把盒子取出来,小心地打开,拿出打火机递给老曾。

老曾左手拿起打火机,用右手食指轻轻弹了一下,“嘣”地一声轻响。

“呵呵,这么多年,应该打不起火老”老曾仔细打量着打火机,我手里拿着两个电筒给他照明,他接着说,“这个打火机形状和功能就和那个评书讲的好象是一样的,而且孔二小姐喜欢的东西,一定会留下刻字,‘令俊’这两个字的写法,和我见过她旧居中的遗物是一样的。”

“问题更多了,”我说,“如果这是那个打火机,为什么一定要在2007年的5月5日晚上,送到她叔叔手上呢?”

“也许是老辈子的讲究或者迷信,是不是这一天是哪个的生辰和忌日?”老曾问小敏。

小敏摇摇头,什么也不知道。

“小姐,现在是凌晨三点,也不是晚上,按你家老人的说法,你已经送不到了。”我插嘴道,“我们不要站在这里说话,下面火锅馆香得我流口水,我们去那里商量一下吧。老曾,这是你的地盘,你请我们吃火锅。”

“呵呵,你小子厉害也,自己泡MM请客,还要我这个电灯泡来出钱,请就请嘛,走!”老曾转身就向塔的出口走去。

小敏说:“好啊,我早就想尝尝正宗的重庆火锅了。”

路过门口的小卖部时,老曾向里面的短发中年妇女微微点了一下头。

金刚塔下的火锅摊旁边有一个菜市场的地名引起了我的兴趣,“老曾,这里叫纯阳洞?”我问。

“是啊,这里是上纯阳洞的地段”

“纯阳洞是典型的道教称呼,那一定以前有一个道观吧。”我说。

“纯阳洞的地盘就是金刚塔占了,现在已经没有了。”老曾选了个位子,招呼小敏坐下。

凌晨雨后的重庆,安静而潮湿,火锅摊是唯一热闹的地方,还有两桌的士司机在小聚。

“老曾,我觉得这事情有点怪,一路上有人给我们引路呢。”我拿出那个胶布条来。

胶布条上,用黑色的笔写着几排小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八)
“城头变幻大王旗,箭楼空留守城兵,上清道人何处寻,登高轻敲打火机”。字条上的字迹清灵,有力。

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一句来自鲁迅的诗,是为被国民党抢杀的五个文学青年而作,中学语文课上背过,我不禁念出来: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写的年代也应该在30年代初,军阀混战最厉害的时候,老曾你看看,这应该是指的哪里?”我把字条递给老曾。

“‘城头变幻大王旗’,在重庆那一定是通远门了,”老曾开始教小敏烫老肚,不紧不慢地分析着。

“军阀混战时期,几路军阀争夺重庆城,都是攻打通远门,打进来的,就插上自己的旗帜,通远门周围的小店主,经常都备着交战两方的旗子,每天枪声一停,就派丘二出门看看通远门,城门上插的是谁家的旗帜,就把店门口换上一样的。”

战乱时期的重庆商人,就那么坚强而灵活地承受着政局的变幻。

“通远门经过很多次翻修,最近这一次动得很大啊,那处箭楼应该是指哪里?”我问。

老曾给我倒了瓶啤酒,说道:“通远门的箭楼,那可不一般,好多国外的军事历史和建筑学家都来研究过,所以几次翻修通远门,都没有动那个箭楼的基础。”

“那个箭楼有什么特殊性?”小敏跟着问。

“一般箭楼,是在城墙上突出的一个方形的小雕堡,有些也修成半圆形的,但这个箭楼,是菱形的平面,突出在城墙上,方形和半圆形的平面,需要三个守卫才能看清敌军的情况,菱形平面,只需要两个守卫就行了,而且在放置狙击手时,更好布置。”老曾用筷子蘸了些酒水,在桌上画出两种箭楼的差异。

菱形箭楼:——◆——

传统箭楼:——■——  ——○——

“中国古城墙很多,但象这样设计的箭楼非常少,所以是珍贵的遗迹,重庆18个古城门,只有通远门有特殊的箭楼,而且也拆得差不多了,如果这首诗是线索,应该在这里。”老曾拿杯子找我碰了一下,一口饮尽。

已经60岁左右的老曾,长得非常年轻,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才40左右,听驴友讲他从小习武,没有人敢和他比酒量。

“‘上清道人何处寻,登高轻敲打火机’,这两句应该是指约见的喑号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吧?”我问老曾。

“上清道人,道家的人经常都这么自称,说不定就是小敏的叔叔,打火机,应该是约会的信物。”

小敏辣得大口大口吹气,还是不断地把锅里的东西向嘴里放,一边说:“太好了,我们快吃吧,吃完就去那个箭楼。”

老曾安慰着:“这里从抗建堂旁边出去,就是外科医院车站的天桥,向下走就是通远门,很近,我带你们去,不要急,慢慢吃。”

“遇到你,真是太感谢了”小敏说。

老曾结过帐,我们一起向通远门走去,凌晨三点多的街道上,已经有清洁工在扫地,偶而有的士车迅速经过,整个七星岗的干道上,很少的行人。

快到通远门洞口时,老曾指着靠皇嘉大酒店一侧的城墙,“那边就是箭楼,但被新修的女墙挡住了,还有些树,看不清楚,我们去上面。”

穿过明代的古城墙,踏上06年铺的青石板,来到一小时前经过的通远门上广场,广场依旧一望无人,尽头处的茶社,门口的招牌灯还红彤彤地孤单亮着。

老曾带我们向茶社方向的角落走去,上几步阶梯,树木掩隐处,路灯下模糊看见一个四方形的小平台,“那就是箭楼,在上面看,感觉是四方形的。”

小敏拿出那个打火机,脚步快起来,我也快步跟上,箭楼平台的黑暗中,隐约有一个人影向我们转过身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0: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失踪的上清寺(九)
“蹦”的一声响,那个身影手中一团火亮起来,映出一个老年人的面孔。一个沙哑的声音说到:“你们的打火机呢?”

小敏在自己那把打火机身上也敲了一下,“蹦”的一声,却没有火焰。迟疑地说道:“你是?叔叔?”

“请把打火机给我看看”老人要求。

小敏毫不犹豫地递上那只珍贵的打火机。老人举起来,在周围的灯火中查看了一下,然后笑起来,在夜色中,笑声沧桑而满足。

“哈哈哈哈,你是徐道士的后人吧,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你了,不容易啊。”

“我姓徐,叫徐敏,老人家你是?”

我和老曾站在一边耐心地看着,没有打扰。

“你是徐道士的侄女吧?这么年轻漂亮啊。我是你叔叔的好朋友,他去世已经十年了,唉。”箭楼平台上有一条长木凳,显然是老人带来的,他拉着小敏的手一起坐到凳上,一眼也不看我们。

“徐道士生前托付我一件事情,要我每年在他定的一个晚上,到这里来等人,不知道等的是谁,我答应他要等满十年,今年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啊。”老人说,语气中有无数的故事。

老曾悄悄告诉我,“每年不同时间接头,这种约定叫乱码接头,过去陪都时代的情报人员经常用这种方法联络和发报。”我点点头,没有说话。

“我父亲也去世了,他要我来找上清寺出家的叔叔,把打火机交给他,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敏很失落。

“上清寺出家?呵呵,这个说法有意思,孩子,你的叔叔要我凭这个打火机,把一样东西交给他的后人,现在去我的家吧。”

老人拉着小敏的手站起来,向我们打个招呼。

“二位朋友是陪小敏一起来的吧,我受故人所托,要给这位姑娘一样东西,我家就在这旁边的金汤大厦,但家里狭小人多,不请二位上去了,请二位在这里等等她,几分钟就回来。”老人不由分说,一手拿起长凳,一手牵着小敏的手向通远门下走去。

小敏不好意思地向我摆摆手:“曾老师、大哥,对不起啊,我很快就回来。”

我和老曾相视苦笑了一下,虽然我们都有许多疑问,但知道现在不是问的时候。

老人和小敏离去了,我递给老曾一只烟,“你老人家经历多,分析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老曾说:“首先,那些记号一定是这个老头留下的,目的是给徐家的后人指路,但不想被无关的人搞明白。其次,她叔叔的遗物肯定不简单,我猜和民国时期的宝藏有关系。”

“民国时期的宝藏?是指什么?”我在城墙的石头扶手上坐下来。

“在陪都时代,重庆是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中国最有钱最有权的人,都在重庆居住,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捞钱的机会太多了,很多级别稍高点的人,都有不少财路。可以讲那时候,起码中国的几分之一的财宝都藏在重庆。”

“重庆解放的时候,国民党败退得非常快,解放军进城,国民党只能坐飞机逃跑,级别不够的人,包括一些高官的副官、待卫,都没有资格上飞机,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失散在重庆城里。所以一直有传说重庆城里许多地道中,埋藏着数不清的民国宝藏。”老曾扶着城墙,向远处眺望。

“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和这个有没有关系?”我问。重庆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惊险故事,说是国民党撤退出重庆前,在重庆挖了许多地道,放置了炸药,想把重庆城炸掉。

“那个故事是瞎编的,重庆城这么大,是炸不完的,写故事的人是一个外地人,不了解重庆历史,重庆是有许多地道,但绝大部分并不是国民党挖的。”

“一九三几年的时候,潘文华市长是一个喜欢搞城市建设的人,他请德国人来设计了重庆市的地铁,就开始在重庆地下施工,后来因为财力不足,中途就停下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用来做为防空洞。所以重庆老城周围的地下通道,四通八达,非常多。”

我问:“现在重庆的轻轨应该用上了这些地道吧?”

“是用了一部分,但三分之一都不到的。”老曾吸了一口烟,“重庆的地道大的大,小的小,已经有近三千年历史了。你知道秦国的张仪吧?”

“张仪,我知道,是墨家的知名人物,他用‘连横’策略帮助秦国打败六国统一了中国,《鬼谷子》那本书就是他写的。”

“不错,不过他有另一个身份许多人不知道,他曾经做过江州太守,就是那时的重庆市长。重庆最早的古城墙是他修建的,而且”老曾向我挤了一下眼睛,卖个关子,“你应该知道墨家有三样绝学天下无敌,猜猜张仪为重庆留下了什么?”

提示那么丰富,我当然猜得到:“墨家三绝学,是兵法、攻城术和机关术,你的意思难道是张仪在重庆驻守时,留下了装着机关的密道?”

“对了,有野史讲,张仪富可敌国,他把不少财产留在重庆城里,只是谁也不知道在哪里。我研究过重庆非常多资料,还没有找到头绪。”

“从张仪时代,到陪都重庆,诺大一个重庆地下,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大宝库啊。”老曾轻弹着烟灰,烟雾在夜色中飘然消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