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步伐] 潼南该打造川剧博物馆了

[复制链接]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看变化爱潼南 于 2014-5-28 11:36 编辑 2 @2 |9 E6 D; s$ i7 r

. U4 m, m6 V- M4 T- C( A0 Y+ l看到铜梁打造安居古城的信息,先不说其铜梁舞龙的知名度。回头关注潼南的一切景点:免费的旧居、收费的大佛、季节性菜花捆绑着的陈抟、暂时都无法拖动可持续发展。
( Q" c  t& X8 }
! j  l) a8 F, @" U2 ~' U
/ |2 ]5 P% O& _8 b; Y, W% P钓鱼城收费80元,比大佛寺还小点规模的涞滩二佛收费30元,更不说金刀峡等周边收费100元的景点,& m8 `0 Q; y# U9 X% S
我们大佛景区连收费10元都让老百姓有话说。- S1 S# V9 w, V5 z+ }* x7 V
9 i( ~2 |9 ?- E2 P- ^$ u
就个人的观察而言,潼南在整个川渝乃至全国,目前唯一打得走,说得上最牛的,还是川剧。潼南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有民间川剧戏班子出现,民国以前可考证的就有6个戏班子。以下6个潼南籍人物都是国家级或川剧的顶尖角色,放眼整个川渝,和成都、重庆这两大城市相比不逊色,更不用说其他区县。3 j7 q6 a- M2 h; V
四川最早最大规模的川剧三庆会首任会长杨素兰
/ v( j" G& p1 ]$ c) \- _拍摄电影《杜十娘》主演的川剧皇后”廖静秋
3 V5 k9 ~  }) m* P5 R1957年在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上或一等净角的“活曹操”唐彬如、受到周恩来等祝酒的殊荣。
' b- Y" ^" J  V& \! j( U原贵陽市政協委员“川剧奇才”周世禄
% U# W& ?0 N3 u0 P: Q9 E民国北大艺术学院戏剧系并留校任教、东方戏剧学校的校长匡文宇。
# o0 j* {, c2 \( m4 |4 S3 K; \中国戏剧15届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荣获四川省“十佳”演员蒋淑梅, I, ]/ u8 ~6 A
其他达到省市级的潼南川剧名家更是多如牛毛,完全值得挖掘一下。
2 y5 q5 Z! z% h1 n3 B; O$ f) e. ?$ j. n: @* d+ ]
如能在大佛景区和双江古镇之间打造,捆绑申办成五星级的景区指日可待,也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用舞台表演拉拢人气,制作道具销售工艺品。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潼南川剧戏窝子会力压川渝,达到顶尖项目。( o9 U: J/ I- K( _- s- P
# l( N: M8 H* C  O" j' ?9 ?( H3 _9 x
菜花节、蔬菜节,有钱的区县只要认真,都随时可以比我们打造得更好,但川剧戏窝子则没法仿造。个人建议,有感而发。
! `! H5 V0 l, F* q
7 D& F  A$ C% l/ d# d7 f, f' t5 F7 e8 R

: V2 d2 @, }# K$ `4 c. q: }2 Y' M* v9 H: `4 D/ f3 S4 L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63
黑色蜡烛 发表于 2014-6-6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潼南县四举措助推川剧繁荣发展
- g$ `1 L1 _' n: m' u潼南县曾经是名闻四方的川剧“戏窝子”,为抢救、传承、振兴和发展川剧艺术,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县委、县政府从繁荣文化大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振兴川剧,多措并举助推川剧繁荣发展。
' C6 c6 l+ m; A: X4 D5 G9 g5 V3 v* c& q! K- P) t$ x
一、造基地,搭建川剧发展平台。该县以县戏曲协会现有的活动场地为基础,打造川剧演艺基地。县财政划拨专款加强完善基础设施,添置和更新设备,加大对川剧创作和演出经费的投入,县文广新局加强对传承川剧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潼南“川剧窝子”影射力,更好地传承弘扬川剧艺术。
- Z$ I; @6 M9 A$ f$ H3 V. C
  O' Y1 }# v+ E1 b% L二、强队伍,造就演艺精湛团队。以县戏曲协会队伍为载体,广泛吸收以原县川剧团和文化馆现有的专业演员及川剧爱好者成立“潼南县川剧专业演艺团”,打造好协会人才队伍。建立正常的人才流通渠道和充满活力的新陈代谢机制,强化好专业人才队伍。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举办论坛、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川剧创作人才,提升该县川剧编、导、演的水平,造就好创作人才队伍。4 o  `( n$ L* |/ u1 r' w

% V2 L5 R: Z& }2 G* l三、树品牌,扩大川剧艺术影响力。树剧目品牌,将《母亲的心》、《游华山》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品质剧目送上大型舞台,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用品牌效应来吸引观众。树活动品牌,着力开展送戏进校园活动以及社区、农家、机关、企业“四进”活动,提高群众观戏率,并广泛调动群众参与评戏,共同促进川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芳百世。树论坛品牌,每年定期举办川剧论坛,邀请从潼南走出去的匡文宇、周世禄、唐彬如、廖静秋、杨素兰、蒋淑梅等川剧名家名角为潼南川剧发展献策支招。% ?. Q; c: n  D5 n) A0 ~

' F0 d* G' N5 D: {7 `' n) N. i/ {% s四、出精品,助推传统艺术繁荣。挖掘一批精品,深入挖掘、收集、整理一批濒临失传的传统精品剧目,如《焚香记》、《包公》等;创作一批精品,通过定期举办川剧论坛、作品研讨会及采风等活动规划川剧发展宏图,创作《我是潼南人》、《血洒浮图关》、《杨闇公》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现代剧目;演出一批精品,着力演出一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助成高水平舞台艺术的精品剧目。
! ?' W. T- F1 r! Q3 ehttp://www.cqcrtv.gov.cn/Html/1/wgdt/qxdt/2013-11-28/12661.html
) S/ U/ V9 S. r- D* H4 G) b, ~5 b1 H" {8 x! o4 R$ U* _
这是去年的一则新闻,不晓得有帮助没得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5-28 13: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2:59
' h; f+ Q6 g3 W先谢谢卢老师的关注,再说明我的看法:" E& M' N$ T! ?; f
资金方面:如果重视,前期成本就一个农家乐标准,应该比东升、湿 ...
0 l9 W3 i7 k- |3 T; X& \7 Y" M7 y* h
       从内心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也非常希望潼南的川剧能“生存”下去而不至于消失。: J$ T$ k! b! S0 D9 `# P  q
       潼南的川剧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也曾辉煌:廖静秋、唐宾如、匡文宇等是老一辈川剧名角和名人的杰出代表;而蒋淑梅乃至陈“铁板”、杨少毅、黄梓碧等等在川剧界口碑也很不错(四川电视台录制的潼南川剧团演出的《焚香记》,曾在当年的“四川电视台多次播出)。但川剧(包括全国的其他地方戏)的没落却是“残酷”的现实。. Q0 y) V. i9 m) o1 M7 I% |
      中央曾提出过“抢救”京剧,四川、重庆也提出过“振兴”川剧,甚至倡导川剧进入学校的课堂,但都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它生存、发展的基础也就没有了。+ e9 l3 p; l4 `
      按现在的情况,如果再过若干年,不仅是川剧,就是所有其他“舞台剧”都将趋于没落甚至消亡。比如现在谁还在演“话剧”“看话剧”?现在的这两代人已经与“剧”形成了“断层”。这个“断层”不解决,要想有任何作为都很难。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30 1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5-30 08:551 l2 Y0 T! z' O# D+ O5 S/ H
双江,潼南川剧的戏窝子。川剧《杜十娘》的扮演者廖静秋早年在双江学艺(住双江老猪巷),师从殷献庭 ...
) L) N) b3 B4 H& T$ u
再次谢谢卢老师的关注和看法,双江也许是很好的选择,但我也有个人的解读:
9 j$ v- o% |+ ^其一:双江本来就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地理方面、革命先烈和主席的故居,还有抗战陆军学校,最早的党支部驻地。后来还打造不少如林湾新农村和大规模的养老休闲庄等。再添加川剧戏台(双江小学内本有个老戏台)更是锦上添花,但其人流量却达不到县城。难以持续的保持游客数量和消费能力。- g0 E' f1 ?0 A! M& }  k7 B& r* r
举个例子:卧佛镇的吉星寺,就是因为离镇太远,很少有人问津。居民除了单独外出旅游外,日常都是在散步能达到的地方长期走动。县城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如能在城郊,公交车所能达到的地方比较适合。像主席陵园和闇公陵园,因地理位置的远近而导致游客的较大差异。
+ A, j1 F5 }) H" M: ?3 q5 @8 ~
) F/ \8 \: g; r其二: “川剧皇后”廖静秋,女,潼南县崇龛镇人(后迁双江镇南街),自幼学艺于柏梓“培英科社”,边学边演,16岁(民国30年)在成都主演《桂花亭》一举成名,故艺名“桂蕊”。是潼南籍的川剧名家代表之一,但还是难以代表双江或群体川剧艺术家。
) L4 s& Q5 c$ R2 o
1 q. C! s& K+ n, R, m& l1 }8 _) k" e6 d* H0 O
不论是否会打造成川剧博物馆,现在热心讨论一下,个人看法也许欠妥,还望包含一二。
+ _. V2 ~1 `* b9 I+ g0 O" b( S! Y1 h9 o  P7 q& X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5-28 1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议很不错,但实现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问题,钱没出处;二是观众问题,这个问题全国一样(作为“国粹”的京剧都少有观众,地方戏种多是演员后继无人,年青的这两代人更是不愿涉及,他们也看不懂、听不来)。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5-28 12:16
3 Y( B+ @3 ^5 N# c) `- ~提议很不错,但实现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问题,钱没出处;二是观众问题,这个问题全国一样(作为“国粹 ...

7 O; [3 l: z4 T2 q+ L9 @先谢谢卢老师的关注,再说明我的看法:8 z! B6 F& }, D7 ^2 d& c
资金方面:如果重视,前期成本就一个农家乐标准,应该比东升、湿地公园花、开善寺公园等投入少,比投钱扶持不少的鱼塘、猪场、种植养殖等更有长久意义。& x; R6 S% L9 M* E& f1 t+ d3 |
或者引进股份制或招商,潼南的热心老板还是不少。# L. c( f' w9 v  H$ V' Z
保存现有的川剧图片、服装道具等老古董,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平台,可收集民间更多的相关资料和物件,让游客更多的了解潼南文化底蕴,给后代保留更多可看到的东西,我想应该得到政府重视。# n1 m+ z, w5 v. `9 l: d

) x8 }0 y3 ?8 Q观众方面:江苏周庄有个古戏台,可以借鉴,游客租借服装道具收费,也可整合成茶楼,潼南戏曲协会长期借此地传承发展,适当收取门票。7 Y. j/ W. ~# H+ Z9 c; v
戏窝子里面也含有旅游、茶楼、商务活动、展览、表演、会议、器乐培训、土特产销售等等一切相关联的,多种形式相结合,观看演出的观众多少就不再重要了。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3: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3 H* X  f9 U" a$ o; k5 a5 t谢谢关注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6: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舍能佛 发表于 2014-5-28 13:54
9 a9 I+ E2 y: c7 r& f* w从内心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也非常希望潼南的川剧能“生存”下去而不至于消失。: v/ U0 A6 P$ ?7 b: D
       潼南的川 ...
9 B8 V* x0 g% ?5 l/ j# i
卢老师的话也说到点子上,也正因为如此,你也希望川剧能“生存”不至于消失。& D, O  {( U( V: ~0 X
这个“生存”就是和我谈的一样,应该类似于通过川剧博物馆或展览馆一样的来保存。
' u! F$ e, s: M8 y* R6 Z  C9 b" a3 F4 [
每个施政者的喜好不同,有爱体育、有爱文艺、有爱科技、有喜欢抓工业、也有擅长抓农业、更多则是围绕上级设定的方案在实施。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戏曲协会都还是比较支持,对川剧的坚守着也表示敬意,每次活动都首选川剧表演,让老艺术家施展才华。
! u+ R3 C8 T4 v3 r$ Q  g$ {; c" c
我宁可不看,其实也很少人看得懂的短暂川剧表演。而是期望保存这段辉煌的历史。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荐我佛 发表于 2014-5-29 09: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8 12:59
) p6 B& Q# Q  l( R1 W7 m" ]& ]先谢谢卢老师的关注,再说明我的看法:
7 Q& b' T$ j; n0 F0 k; h资金方面:如果重视,前期成本就一个农家乐标准,应该比东升、湿 ...

. k& p) [2 A9 @+ }- I- S很有意义的讨论!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变化爱潼南 发表于 2014-5-29 1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44558318 发表于 2014-5-29 09:56
6 Y; k. V6 O6 i" \很有意义的讨论!

9 ~5 ]8 D3 B  J& L5 @谢谢吴老师关注,在此问好。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你后面有鬼 发表于 2014-5-29 19: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真可以有,潼南一直处于种子萌芽的阶段,各方力量的投入都力不从心,在社会文化方面确实有怠慢,因为必须先忙着经济建设,只 有经济好了,才有精力和能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楼主这个讨论和提倡都是很有意义的,说明社会文化的短缺还是有人目睹和担忧,潼南有川剧协会,应该找一个合适的场地,在建造个仿古戏台,爱好者们每天都可以参与川剧活动,市民也可以免费欣赏,这是对潼南川剧文化的一种发展和开放态度,截至目前我仅知道潼南有一些川剧爱好者,也知道有类似的协会,但从来未见有规模性和开放性的日常活动,说明这在川剧文化事业的发展上,有很多甄待改革的改变的地方。潼南那么多的协会,除了数码摄影协会、自行车运动协会、志愿者协会之外,似乎很少有其他文化协会的任何身影。4 `# R/ Y7 c1 t7 Q; K; q7 v
( l: Q# Q, p' h
数码协会杨主席说,“他是个老叫花子,用不言败的岁月激情持续燃烧他的岁月余温,带领广大摄影爱好者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的宣传,不断的成长。“这都是其他协会值得借鉴的典范。
! u/ F0 o" z$ x" `* q5 L. \7 U3 e
川剧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文化,在政府应给予扶持和帮助的同时,自身应该多找出路,不管是宣传、建设和发展,或者是普及川剧文化等等,都应该积极主动,从圈子文化的现状,向社会大众文化发展。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5-13 21:34 , Processed in 0.0267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