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 天然无公害的“潼南绿”蔬菜已“走”进千家万户

[复制链接]
回望瞬间 发表于 2014-8-4 17: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潼南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围绕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大做文章,成为与山东寿光媲美的“西部绿色菜都”,“潼南绿”蔬菜已“走”进千家万户,天然无公害更蜚声国内国外。

    昨日,县蔬菜产业局长龙成新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万亩级基地12个,形成“一心二江三线四片”标准化蔬菜基地30万亩,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产量200万吨,鲜销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西部地区第一、全国县域第二位,销售区域不仅覆盖全国22个省市区,还远销韩国、日本、泰国等海外市场;同时已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地县整体认证,有无公害产品153个、绿色产品37个,“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获地理标志认证,在全国享有盛名。

    基地越建越多  设施越发完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在菜地里刨出‘金娃娃’,建好蔬菜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县国土房管局长向毅说,“从2008年起,我们坚持‘蔬菜种在哪里,土地整治工程就开展到哪里;蔬菜种植基地规划到哪里,土地整治项目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全县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2个,投资3.58亿元,实施规模为32.7万亩,新增耕地4.04万亩,有效保证了蔬菜种植优良土地供给需要。”

    “我们以琼江流域产业扶贫开发示范片区为重点,建设了以蔬菜产业为主的整村整片扶贫项目。”县扶贫办主任李万隆说,他们积极争取资金,在太安镇鱼溅村、柏梓镇郭坡村和水头村、梓潼街道文家村等蔬菜基地内,建设了耕作道、板车道、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生产。

    “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这是崇龛镇临江村蔬菜基地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该镇党委书记廖世祥说:“全镇耕地面积为4.5万亩,辖区内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蔬菜种植。”据介绍,去年崇龛镇在以汪坝、两河村为主集中连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基础上,还投资400多万元在临江村1、2社蔬菜基地实施滴水灌溉工程,修建管网设施4000米;在临江村2、4社建排灌渠1000米、耕作便道1500千米,新建“猪—沼—液”循环管网5000米。

    “今年,我们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打造’的总体思路,整合农业、交通、水利、扶贫等方面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3亿元以上,积极引导和调动民间资本4亿元以上,联合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目前,以琼、涪两江冲积坝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共30万亩,其中万亩级12个。”龙成新说,该局还分批次建设了工厂化育苗中心、玻璃温室和钢架大棚等设施,分层次建设了生产基地和批发中心冷藏库等冷链体系。

    产业规模扩大  龙头企业崛起

    蔬菜产业要做大做强,靠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显然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培育和壮大蔬菜相关企业实力就成为实现县委、县政府建设“西部绿色菜都”蓝图的关键。

    “我们采取‘公司租赁’、‘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模式,培育产、销、加龙头企业,以此作为菜都建设的主力军和主攻手。”龙成新说,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共173家,建成县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11家、专业合作社308家。其中,农龙公司是重庆市种菜状元,明宇公司是重庆市食用菌生产状元,朴真、弘艺、秀山美地等生产型龙头企业也逐步壮大。赐康果蔬等一批销售型龙头企业也迅速崛起,并率先在重庆主城建立社区蔬菜直销店58家,在主城46家大型超市开办了“潼南绿”蔬菜专销区,同时大力开展农超、农企、家校对接,目前已对接企业30余家。

    太安镇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重庆市无公害蔬菜产地,也是蔬菜龙头企业汇聚地。“近年来,我们通过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先后引进弘艺、翰霏、农龙等10余家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种养大户24户,建成蔬菜基地2.2万亩、生猪养殖10万头、渔业基地3000亩,吸纳1.5万余农村劳动力投入到蔬菜产业链中,菜农人均年纯收入过万元。”太安镇镇长曾先进说,依托龙头企业发展高效蔬菜产业已成为该镇主要发展思路。

    科技增强竞争力  监管产出“放心菜”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农业科技项目和适用技术的投入和推广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倾力打造我县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县科委主任宋燕说,“我们积极与国家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对接,吸引和聚集具有国内、区域领先水平的科技资源;深化与市农科院、西南大学、文理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实现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潼南绿’蔬菜的品质,我县一方面积极探索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统筹规划布局种植场和养殖场;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农药监管,严禁违规使用禁用农药、化肥等。今年,我县实行高毒农药实名定点采购,将原120余家销售点降至15家,并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检测体系,健全从基地到镇街再到县检测中心的三级检测机制,做到‘凡出必检”、“凡卖必检’。今年接受各级抽检合格率均达100%。”县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所黄亚雄说。

    县农广校负责人黄强说,除科技推广和加强监管外,提高蔬菜从业者自身素质也是决定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五年来,我校累计实施实用技术培训5.85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2.17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1.43万人次,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新型农民3786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1155人。”

    “潼南绿蔬菜,天然无公害。”这是我县对消费者作出的庄严承诺。副县长朱福荣信心满满地表示,我县一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实做细工作,切实解决好蔬菜供应的数量、质量、品种、时段问题,坚决完成保供任务,让潼南这个“菜篮子”底货十足,让“潼南绿”这块金字招牌成色十足,让参与西部菜都建设的企业家、客商和菜农的腰包鼓足。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7
lihuanfei 发表于 2014-8-4 20:1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食品当然好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f2012 发表于 2014-8-4 21:1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相信自己种的。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博士明眼镜 发表于 2014-8-5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潼南菜真好哟,不错,谢谢了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博士明眼镜 发表于 2014-8-5 07: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吃潼南菜,夜夜做驸马梦!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5-18 13:13 , Processed in 0.0252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