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041|回复: 12
收起左侧

[热门] 潼南县:从“其实一条街”到“七十一条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9 2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潼南县:从“其实一条街”到“七十一条街”
本报特约重庆时报记者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潼南解放60周年。从本期起,本报特开辟“放歌60年”大型专栏,旨在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同时,通过宣传我县解放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成就和经验相结合的高度,充分展示我县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重庆直辖以来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我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大好形势;充分展示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赶超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3: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潼南,诞生了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和革命烈士杨闇公。

长期以来,潼南县的区位优势都不明显,发展滞后,交通长期不发达,甚至在解放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还有“手攀石头脚登沙,背背烈日把船拉”的纤夫存在,从最边远的乡镇到县城,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潼南的发展驶入快车道。现在的潼南人说:“现在的潼南,再也不边远了!我们有高速路,我们有成渝之间最快的铁路!”



区位变迁 从远郊县到成渝“桥头堡”



“潼南古为巴国、蜀国地,秦为巴郡、蜀郡地。”在潼南交通系统工作30多年,参与编撰了《潼南交通志》的杨胜华介绍,潼南县于1912年建县,当时县名为东安县,1914年,改县名为潼南县。

“潼南县建县后,不管是归哪个行政单位管辖,潼南都是最远的。”杨胜华介绍,潼南曾划归四川省绵阳专区管辖,在绵阳10余个县中,潼南是最边远的。后来,潼南又划归永川地区管辖,也是永川地区最边远的。重庆直辖前,潼南为四川省重庆市市辖县,也是一个远郊县。

“重庆直辖后,潼南成为年轻直辖市的一个县,也是重庆最西北端的一个县。那时,潼南的区位优势仍不明显。”杨胜华合上潼南史志,打开一本新出版的画册,显得很兴奋:“这张照片是在渝遂高速潼南段拍摄的,潼南现在不仅有渝遂高速,成渝城际铁路也贯穿全县。潼南现在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了,拥有渝遂高速和成渝城际铁路,这两条路成为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间最为便捷的通道!成了成渝之间的桥头堡。”

潼南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员介绍,渝遂高速和成渝城际列车开通后,潼南借助区位优势的提升,大力发展旅游和蔬菜产业,已打造出“西部绿色菜都”和“潼南油菜花节”两张名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3: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城市变迁 从“其实一条街”到“71条街”



今年已76岁的“老潼南”刘国权老人总喜欢站在涪江岸边,眺望对面的潼南新城。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说:“以前的潼南是‘其实一条街’,烂糟糟的,现在的潼南,好多街喽!”

“刚解放那个时候,潼南破破烂烂的,县城较大的房子,就是大礼堂、川剧院、屠宰场和潼中了。”刘国权回忆,潼南那条著名的“其实一条街”解放初期就一两公里长,路面很窄,用石板铺成,一到下雨天,街上到处是积水。两旁的房子都是些青砖土房子,多是一楼一底。那时县城有一座大礼堂,是县里不多的像样子的房子之一,除了开会,经常放革命电影。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潼南县城开始有了变化。刘国权说,1980年,潼南县“其实一条街”被修宽了,也修长了,有三四公里长,从遂宁路过到重庆的车子,都要从这条街上经过。“那个时候,生活也好些了,街道有了好多条,接龙街、正兴街、大同街都有了。”

在潼南老街一栋青砖房子前,刘国权停下了脚步:“这是老百货公司,上世纪80年代是潼南最好的,有三层,现在,你看好破旧了,旁边都是新房子了。你到江北那边去看一下,房子全是新的,街道又宽,以前是‘其实一条街’,现在已不止71条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3: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交通变迁 从靠腿走路到高速贯穿全县



前不久,今年已78岁的周明忠老人坐火车去了一趟浙江,看望了女儿,他告诉记者:“这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据周明忠老人讲,1957年,他从重庆步行回潼南,每天要走120里路,头天晚上,他在西泉歇了一晚,第二晚,又在小渡歇了一晚,第三天才走回潼南。“走了两天多时间,脚都磨起泡了,我一辈子忘不了。”

杨胜华也回忆说,解放初,潼南交通十分落后,潼南县有涪江和琼江,沿江两岸便开行起了木船,靠木船来运输化肥农资等。“木船没有动力,靠人力划桨,下水还轻松,上水就恼火了,只有靠纤夫拉纤。‘手攀石头脚登沙,背背烈日把船拉’就是当时涪江两岸的真实写照。”

杨胜华是上世纪70年代进入潼南交通系统工作的,直到退休。他至今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交通工人下乡镇,也只有找人拼车,当时的车不是现在的车,而是手扶拖拉机。“路又烂,车子跳起老高,抖动大得很。”杨胜华说,那时,从潼南最远的五桂、新华、米心等乡镇到潼南县城,要换几种“交通方式”———大多是两条腿走路,运气好才能碰到熟人,挤一下拖拉机。

“潼南交通大变样还是重庆直辖以后!”杨胜华介绍,2000年起,潼南实施1小时工程,国道、省道、县城通往各乡镇的道路先后进行了改扩建和硬化工程,潼南各乡镇到县城实现了“一小时通达”的目标。

“没有直辖以前,潼南到重庆要六七个小时,到成都则更远,现在好方便了,成渝城际铁路和渝遂高速贯穿全县,不管到哪里,都快得很了!”杨胜华说。
发表于 2009-5-30 0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
     
发表于 2009-5-30 01: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中山
继续关注~.......
发表于 2009-5-30 02: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潼南加油
发表于 2009-5-31 14: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有这么多条街就好老哟,现在只希望滨江路能早点修,到现在规划都还在图纸上的
发表于 2009-5-31 14: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其实现在我仍然觉得就一条街呀```
当然江北新城出外```````
发表于 2009-5-31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同志们,加油,雄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