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论坛的朋友们冬至节快乐!

[复制链接]
妖夭猪love 发表于 2006-12-22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大家不要只顾着过圣诞,而忘了我们自己的节日哦。/ g  e4 y" ]1 p" t5 l2 Q

: Z  w  a' Z# h9 @祝大家在明年多多赚钱,愿论坛人气旺旺!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13
妖夭猪love 发表于 2006-12-22 15: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节简介
" n1 M  h2 H7 H, B$ F7 L, \8 i9 G- H5 c5 i5 Y* S3 p
" [$ O, d& n: r+ L: D7 R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 e0 e; Z( H/ G, J% k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 k. f6 n+ \8 {( N
+ N, g3 l8 U2 f# m* _5 g8 P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8 f  i4 ~/ w0 Q' t* O- A
" b9 t- J8 q+ a" y, ^' f- ?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 ^+ n! O& |; Q7 c  k* }& f- w$ ?1 m! R1 D+ @3 j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妖夭猪love 发表于 2006-12-22 15: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J8 t4 Y& I* C' _: u0 U! k

1 R. s  E/ B8 ?7 z% G, O) Q) z! {6 M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_7 V# G9 X* }3 _+ G# B( R4 G1 @) m+ A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X) ]' n& \5 A) O

4 M: Z6 l" M0 _  冬至传说之一
% [: I$ P  f* f& f+ s# V- ^3 u2 P* E
7 K& n( y% I4 x( N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S5 ^$ M( g& X/ _3 ~3 U: w% {
6 O, z9 r; I, b% }* k, N  X! N( D; b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7 e9 ~4 X. i7 f! g: G  冬至传说之二" W& |* L, \9 N' F3 [$ A
" I# u8 L: S) g! w$ ]5 v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 _! B3 C: M
- y! u0 ?1 `4 ~8 o! o3 M  冬至传说之三1 |! F& S/ I, l: m2 }. q( `

9 c  ^# C9 A. j8 e2 D# b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妖夭猪love 发表于 2006-12-22 15: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节的风俗
! T1 i( y! P  u( z; u$ b
" U& a9 P) X$ Z2 l# F  ]! x
1 A, @  K, L# a0 O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 j7 X7 I' B5 d- I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 a1 M1 `1 F# X  k3 B* v" H
5 V# ?& B/ k' L! }2 f! U- A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I% Z  ]6 X/ k; `9 A9 C$ [* m0 ~+ l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K' P$ M5 ]9 n
! W6 j4 m" e) k# ^& y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 ~2 N/ w+ i( Y$ C
7 a' h% x+ q' {+ b2 X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妖夭猪love 发表于 2006-12-22 15: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 h1 }( U5 G, b6 {. c, h
: B0 [0 l- f: K: h% B1 X; d2 s9 A7 [* U$ R$ J; f  v) C
九九歌; |8 J  j! T6 P' H9 l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 E0 O- e3 ]1 R* k6 b2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5 N* o$ @, J) H' c0 @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9 \; o  C' ~& L$ m8 n0 g5 @) o* o
小至  0 ^2 s1 N. l/ s5 c, n- M
(唐)杜甫' _! z( V' B. r# _; F% Y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B& ^9 s* x8 d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J& d( k  R9 K. A7 w, ~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F2 I9 I- q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r3 G2 o2 v* J' t, G

% h6 f0 h1 s& T( w5 W冬至  
' U' D2 V$ n2 {  p4 A8 I! w(唐)杜甫
2 ^1 F1 T- a, S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0 G) r/ X' r! ^0 L7 C6 N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9 i/ q, `7 H0 Q' ], j% g" Z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 J) Z! R3 |! f, r, T/ @1 O- u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3 e7 ^" `- S; _( o4 h9 m' O
4 F% z; `- K# T: E: g5 o1 h3 z/ d
) Y5 i, g9 |+ W5 x& w
邯郸冬至夜
% j; k4 h$ J4 D4 r' ~+ u8 k+ u(唐)白居易
; K- @1 w9 l$ W& p" U2 H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8 S4 M( P) O. ~" ~  x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舞林天骄 发表于 2006-12-22 17: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哦,,,谢谢楼主的用心啊,,,,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kupier 发表于 2006-12-23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昨天有去过冬至节呢: w5 O: n( h1 ~. c# ^6 t, o. c
哈哈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潼南帅哥 发表于 2006-12-23 12: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是什么哦?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让世界充满爱 发表于 2006-12-23 1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潼南帅哥2006-12-23 12:49发表的:
! _) @$ G( z7 x  v5 J1 `$ N& R冬至是什么哦?
二十四节气之一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无悔 发表于 2006-12-23 16: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冬至,热情豪放的潼南市民从中午就开始呼朋唤友冲进羊肉馆,城内大街小巷羊肉飘香。特别是鬼城那里的3.4家烤羊肉那才是火爆.晚上7时许,本人发现,县城里大大小小的羊肉馆里食客满座,店外摆起长排加桌。尽管已座无虚席,客人还不断涌入。
; n0 a; f( M' \, }    昨天上演的羊肉战役中,众多餐馆紧急扩容,一些小食店也临时改行卖起了羊肉。" V9 i) O& f" R' n. n( F" I
    除了吃羊肉,许多市民今年也推崇药补。其实用沙参、党参等药品来温补也不错。
' N3 F( t: Q+ p5 R8 u
* {, O: _$ \* j吃羊肉现在是过这个节的一大体现,所以要特别提醒怎么去吃这个羊肉.
% }) O. B2 a/ w) c吃羊肉必须注意六点:. ?6 l% N* k" m% b1 _0 V4 a- t
    1.涮羊肉时不可为了贪图肉嫩而不涮透。羊肉中往往夹杂着病菌和寄生虫,吃涮羊肉时要选经过质检的羊肉片,并且涮至熟透。0 b# W. o# f6 z: ^% f
    2.《本草纲目》在提到羊肉时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心脏功能不良及血液病患者应特别注意。9 @* o, e: P/ ?0 R" b
    3.另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以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这其中的道理是:铜遇酸或碱在高热状态下,均可起化学变化而生成铜盐。羊肉为高蛋白食物,两者共煮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健康。- M5 w  r2 @9 _
    4.肝炎病人过多食用羊肉,可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发。0 s% {  S; e- K
    5.吃羊肉后马上喝茶,容易发生便秘。
& b: ]4 |3 T' l  ~2 x    6.羊肉温热而助阳,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最好同时吃些白菜、粉丝等。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5-1 15:58 , Processed in 0.0215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