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 渝帆:从古文看潼南历史——读史方舆纪要 [清]·顾祖禹

[复制链接]
duhm 发表于 2009-10-8 23: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日渝帆看一段有关潼南的历史记载,特摘抄下来与大家分享,并请大家一同来解读这段文字,其相关记载如下:

“……长江废县县西百十里。汉广汉县地。晋永嘉中,李雄置巴兴县。东晋置遂宁郡,治巴兴。宋齐皆因之。梁始改治小溪。西魏改县曰长江,属怀化郡。隋属遂州。唐因之。刘?句曰:旧治灵鹫山,上元二年,徙治白桃川也。宋仍属遂州。元至元十九年,省入蓬溪县。《一统志》:长江故城在今州北三十里。误。唐兴故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唐永淳初,置县于此,后移今治,改曰蓬溪。  赤城山县东一里。中峰蔚然,左右环拱,上有高台五层,山皆赤土。又蓬莱山,在县治西,县因以名。  
  青石县南百七十里。山出青石最佳,可为钟磬。《益州记》:青石岭有九折,亦名九节岭,九岭溪水出焉。山下有九节镇,其东麓入合州界。又风门山亦在县南百七十里,四面峻绝,常有清风,因名。

龙多山,在县南二百二十里,山绵亘深远,下有放生池,相传武后常令放生于此,其南亦接合州界。
  伏龙山县西二百里。其山盘曲,形如伏龙,下有火井。《异物记》:山下地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衣裾。  

明月山县西二百二十里。两峰对峙,下临涪水,相映而明。一名鼓楼山,以登其巅可望数百里也。其下有明月池。五代唐天成中,孟知祥、董璋连兵十万侵遂州,突次明月池,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力不敌,乃坚壁清野,退守州城,知祥等自明月池进攻陷之。

安岳县州南三百八十里。南至成都府内江县九十里,东至重庆府大足县百七十五里。汉为资中、牛な、垫江三县地。后周置安岳县,并置普州治焉。隋初因之。大业初,州废,县属资阳郡。唐武德二年,复置普州,治安岳县。天宝初,曰安岳郡。乾元初,复曰普州。宋仍为普州治,亦曰安岳郡。宝?以后,州县俱废。元末,复置安岳县。或曰,明玉珍置,属遂州。明洪武四年,复置普州。九年,省州入县。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十九里。县今省。……”

其中,上文红字部份所讲到的青石县应该就是当时的潼南县(所辖区域与现在肯定略有不同),所以此段文字应该也算是潼南的历史了,以我的分析:

1、龙多山,就是现在潼南与合川交界处的龙多山,这也算是川中名山了,早在隋朝的时候已经非常出名,只是近代没有很好的宣传和开发,上文提到的放生池,潼南文物局的伙机应该去考察一下,如果将来要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的话,应该也算是景区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景点;

2、文中提到的青石岭、风门山、伏龙山不知是哪里?不知论坛里面的老乡有没有知道的?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3、明月山,也是潼南十大名山之一,现在又名漏孔山,崇龛山,位于光辉乡,顶有巨石如城,石穿三穴,宛若明月,故名明月山,相传道教至尊陈抟老祖曾在此修道。文中还提到了“明月池”和“五代唐天成中,孟知祥、董璋连兵十万侵遂州,突次明月池,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力不敌,乃坚壁清野,退守州城,知祥等自明月池进攻陷之”的故事,这些都将是以后明月山开发旅游的文化资源呀!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评论16
duhm 发表于 2009-10-8 2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难得,大家都来讨论一下哟。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m2008 发表于 2009-10-9 06: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石县遗址在玉溪.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虾扯蛋 发表于 2009-10-9 13: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的资料我收藏了 [s:303]  [s:303]  [s:303]  [s:303] 在我的个人WEB难得的资料齐全呀我不顶都不得行哦 [s:251]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09-10-9 13: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潼南在历史上的资料确实很少,曾经查阅过很多资料都不曾找过,昨天偶然看到这段文字,我也觉得很高兴!
        其实现潼南境内(玉溪一带),从隋朝到元朝都一直叫青石县,所以此段文字可以断定必是潼南历史无疑:

隋朝初年,废郡置州。始兴县属遂州(即石山郡);柔刚县划属普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安岳县城)。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柔刚县改为安居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始兴县改为青石县。至此,今潼南县域分属安居、青石两县管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复改为遂宁郡,领青石县。大业十二年(616年),安居县隆龛镇升为隆龛县(县治在今潼南县崇龛镇境内),辖琼江一带,隶属于资阳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遂宁郡改为遂州,仍领青石县;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普州,辖隆龛县。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青石县一部置遂宁县(县治在今潼南县城以西大佛坝)。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因避玄宗李隆基讳,隆龛县更名为崇龛县。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合州铜梁县移县治所于东溪流坝(今潼南县小渡镇汇集戴场坝)。在唐代,今潼南县域分属青石、遂宁、崇龛和铜梁四县管辖。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崇龛县降为镇,并入普州安居县。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青石县并入遂宁县,次年再次设置青石县。在宋代,今潼南县域分属青石、遂宁、安居和铜梁四县管辖。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铜梁县治所由戴场坝迁移至巴川镇(今铜梁县城),戴场坝一带划入遂宁县。至元十九年(1282年),并青石、遂宁二县入小溪县(县治在今遂宁市市中区),属遂州管辖。至此,潼南境内未再设县。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虾扯蛋 发表于 2009-10-9 1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知道有书没得.我等下去书城找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09-10-9 14: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dhyzen于2009-10-09 13:21发表的  :
楼主:知道有书没得.我等下去书城找
你去把二十四史先找一找嘛,找一找里面关于普兴、始兴、青石、小溪、安居、隆龛(崇龛)、铜梁(原来铜梁的县府在潼南的小渡境内)、遂宁(有一段时间遂宁的县治所在地在现在的大佛坝上)……等的历史,会发现潼南历史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名人。我现在没得哪精力,五、六十岁以后没事的时候,会好好的去研究研究。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文化路的尽头 发表于 2009-10-9 16: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伏龙山县西二百里。其山盘曲,形如伏龙,下有火井。《异物记》:山下地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衣裾。
---------------
这多半是个出天然气的地方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uhm 发表于 2009-10-9 16: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近乡情更怯于2009-10-09 16:34发表的 :
伏龙山县西二百里。其山盘曲,形如伏龙,下有火井。《异物记》:山下地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衣裾。
---------------
这多半是个出天然气的地方

极有可能哟,潼南本身就出天然气,只是当时没有天然气这个叫法而已,也不知道如何开采和利用,但从文中不难看出,当时显然已经发现了这一自然现象。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文化路的尽头 发表于 2009-10-9 17: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duhm于2009-10-09 16:54发表的 :

极有可能哟,潼南本身就出天然气,只是没有天然气这个叫法而已,也不知道如何开采和利用,但从文中不难看出,当时显然已经发现了这一自然现象。

呵呵,是呢,这段记载很有意思,不知道有没有对潼南地理情况比较了解的老乡来说说呢,这伏牛山可能是哪里。
欢迎使用本站,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打造纯净的社区互动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信息举报|无图浏览|用户申诉|手机版|APP客户端|涪畔生活 ( 渝ICP备14010238号-7 )

GMT+8, 2025-5-14 09:25 , Processed in 0.0246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