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官方定调,成渝要唱好“双城记”。! B, t! u" a5 A3 h/ W
据《新闻联播》报道:1月3日下午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7 t) @$ v* E1 p( E. n1 \1 o# H( `
划重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法首次出现,并且对西部的定位是,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0 ~/ }* v9 p* q y1 Q- {% t9 D& @
众所周知,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成渝城市群的“战斗力”与日俱增,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外界普遍看好其早日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同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呼声也从未停止。7 j0 d- d. i( p$ P
3 Z8 r- @% X7 U: e$ e成渝区域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 x+ Z1 R& P" b7 v9 d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 R+ `- g" J& n2 p01) c& U# R) `$ f7 v% Q" S+ `
最新这段4分半钟的视频新闻,透露出很多重要信息——6 l3 f1 ]' A4 U" z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 ~$ W3 p# |1 D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C$ T/ }; B/ o8 ?" P' K区域协调发展,始终牵动人心。在成渝城市群的成长历程中,只有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显然不够,“中部塌陷”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去年以来,从川渝高层的互动到中间地市的行动,都试图尽快在成渝之间形成更为有力的支撑。) e- F) X! U6 e1 [: }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第一“小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最终,则要实现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7 {6 k$ a% ]0 ^! S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是顺应了规律。6 R! S4 d9 B% M1 D
这里有一个背景——2019年8月26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V! J7 M+ T% O- W* d7 y/ @3 A
这也是学界的普遍观点,大城市的规模效应挡也挡不住。从现实角度出发,成都和重庆都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d" B- v4 F! X6 m
02
6 p3 T& T9 r& m! I有意思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首次亮相,是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起出现的。后者已被明确为“国家战略”。
7 R5 {4 F. q4 H+ E6 ~+ k
8 F# }& f& B; U4 E重庆 图片来源:摄图网2 y( V& J* Q" U+ L
经济圈怎么建?对西部未来的发展有多大?我们连线了两位专家。; Z# {2 w% e2 Q# H3 ~& l* C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 z/ ~% G2 l+ s7 S$ R; b$ X9 o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法,抓住了成渝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指出了未来发展的路径。“成渝”是由成都、重庆构成,就其实质而言,目前的现状还主要是两大行政区之间加强联合并谋求共同发展。尤其是重庆,名为市,实则是“大城市+大农村”的行政区域。因此强调成渝地区是准确的,更符合当前阶段区域的发展阶段特征。; q+ u" A1 t: I. x$ G
再有,强调“双城经济圈”,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市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来说,这个提法更加准确,从兼顾历史、准确反映现状的角度,强调成渝地区;从新动力、新路径和新目标的角度,强调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9 x# w* K) G* M( a9 W
同时,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提并论”,这也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极大地增强它们在西部地区的增长极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推动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是一招大棋、活棋。
, y" z" P& U; s% K" \0 w& F& w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
+ K' T# t1 ?+ z$ t/ U成渝在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四川外贸进出口呈现良好势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选择在四川成都举行,这些都表明,以成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将在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S% { p' A8 n2 j$ Y z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开拓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增加经济发展的韧性,来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对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 S# U. C8 M/ A, m$ k2 m/ r
同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味着在国家层面上赋予成渝两地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带动整个西部更广大地区的发展。通过让成渝在中国内陆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来探索寻找可行的区域协同发展解决方案,共同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p; _$ T1 t8 [! q) u+ \
k) R; T! @1 ?成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b$ [3 T, q" P( I4 Z. J
事实上,在2019年12月25日举办的成都经济发展研讨会(2019)上,已有专家对成渝城市群崛起的实现路径做了分析,在此也给大家做一个参考。5 U; q7 @& o) Y4 b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
- g' p6 N7 f& P2 p( ]) y, V成渝城市群提出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城市群”。尽管目前还有很大差距,但没关系,我们可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在哪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阶段的实现路径。1 o. s6 C0 H. P7 ?
成渝城市群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双核城市群,不可能套用别的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在这个双核城市群里,除了要处理好极核城市和其他区域之间的关系,让要素和经济流量进得来、出得去,而且下面要接得住;更核心的是要处理好两个极核之间的关系。5 `0 F, t# D1 m, [& ~/ a3 q
我们经常说成都在四川省内“一核独大”,成都和重庆在成渝经济区“双核独大”,但其实任何一个极核和其他城市群的极核城市相比,实力都还相差甚远,就是成都和重庆加起来距离别人一个极核的实力都还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认为他“对内是独大,对外却不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集成重庆和成都两核的力量,共同把这个核心进一步做强。/ O' e% k9 u% J- B# w7 S# O3 c
作为极核城市,最重要的是塑造核心的功能。以前成都和重庆,四川和重庆也谈过很多合作,但方方面面涉及太多,这样的合作,如果一蹴而就的话,其实难度非常大。我们觉得要聚焦,就聚焦在几个核心的功能上,包括要素配置的功能、创新的功能以及开放的功能。
7 O/ R; x* A( h;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X* K6 O3 X4 g3 n7 p# Z
在推动国内经济格局演变过程当中,成渝城市群将会成为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
' i5 a+ ~- d# i3 q; _6 N% m区域协同发展能够形成一体化市场,降低经济体之间的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促进区域经济体做大做强,从而提升引领力、聚集力和辐射力,促进要素集聚流动。) Y/ Y* _2 Z9 s, ]2 X. c
我们有广阔的发展福利,这个广阔发展福利不仅是西南,不仅是整个西部,而且应该看到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W3 M2 x- y/ `$ k! u) B6 r& S/ Q i
同时,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国家层面规划和两省市发展规划要有机融合,推进市场的开放性和一体化、政府竞争的开放度和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历史人文人本主义的城市化策略,注重区域流域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合作共享机制的形成。
6 |8 f3 S+ j/ f# h& i成都也罢,重庆也罢,一定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w. D. m, i3 n- {& x$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