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duhm
收起左侧

[热门] 源远流长 探尋涪江的源頭和涪江流域的文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泽润川中的涪江
头枕岷山
脚伸长江
宽广无限的胸怀
永不枯竭的乳浆浸灌了万顷良田
哺育着多少有志儿郎
涪江啊——
富饶美丽的江!
——题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涪水剪影
涪江这名字与县名有关。今天的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古代巴蜀以嘉陵江为界,蜀为内,巴为外,所以涪江又称内水或内江。涪江流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雄踞川北的重镇绵阳位于阴平、金牛两条古道的会合之处,西北倚龙门山、摩天岭,东北临剑门山,据两山之险要,扼百川之要冲,自古为囤粮驻兵的重地。自汉、晋以来,涪县(绵阳)就是涪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涪江也因此得名。
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从西北向东南由川西北高山区进入盆地丘陵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至合川县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成为嘉凌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最高处为源头雪宝顶,海拔高程558S米:最低处为合川河口,海拔高程约200米。域内包括23个县(区、市),耕地面积1300万亩,居住着汉、藏、回等民族,人口1200余万。流域内支流众多,或由高山峻岭之中奔驰而下,或由丘间河谷缓缓汇入,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火烧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妻江、安居河、小安溪等9条。
涪江干流在江油中坝镇涪江大桥以上为上游,上游河长254公里,流域面积5930平方公里。涪江源头松潘县黄龙至平武一带,地处川西北高山区,两岸层峦迭峰,绝壁对峙,河谷宽多在100米以内,在悬崖绝壁的挟持下,狭窄的河谷多呈“V”型或“U”形,江中乱石纵横,江水迂回跌宕,江面宽大多不足30米,河床陡峻,平均比降15‰以上。平武以下为高、中山过渡区至盆周低山带。涪江由平武县城龙安镇西南流过,两岸山势渐低,河流穿行于山间小盆地与山岭之间,时而两山对峙,呼之欲应,时而河谷开阔,人稠物丰。河谷宽一般在100~250米之间,间有300米以上宽度的河谷,枯水期江面宽30~100米,江中滩多流急,河床平均比降6.3‰。平武至江油中坝有险滩50多处,滩口处水深一般0.4米左右,槽宽多数不足10米,江中可漂运竹木,偶有农用木船作短途运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游山区属于农作区,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龙门山摩天岭的原始森林连绵无际;平武一带乔木、灌木丛从山脚延伸到山腰,拖绿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较好。这一地区有大熊描、苏门羚、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头,1965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上游地区上特产众多,如平武县是全国木耳和省内核桃生产基地县,历史上的传统产品茶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此外,还盛产桐油、生漆及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有煤、铁、铜、锰、金等矿藏。
涪江上游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干瓦,至今开发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资源开发,除现复工兴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程度还仅限于沿江筑堰开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带田土及建小型电站。平武县境内长157公里的涪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现有500余处渠堰,引水总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至1989年南坝电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1.12万千瓦(包括户办微型电站)。涪江上游水资源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要求。
涪江以江油至遂宁段为中游,江段长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宁以上流域面积约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等市、县。域内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以中、低丘为主,域内高程700~300米。丘陵区多浑圆丘顶,成串珠状分布,间有台状、方山状丘原,相对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游河道迁迥曲折,水流平缓,江面宽200~500米,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变化大。江油至遂宁有滩140余处,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宽8~10米,可通行小型机动船及30吨级以下木船。沿江一带河谷开阔,谷宽一般2~8公里,最宽处遂宁妻口河谷,宽达10公里。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涪江中游人稠物丰,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小麦、红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农业生产人平粮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数1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1987年产蚕茧近3万8千吨,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三台县的产茧量达到4848吨,居全省第一。同时中游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果有闻名省内外的柑桔、苹果、药材有白芷、麦冬、半夏、香附子、畅销各地,尤以遂宁特产白芷为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勾通南北的重要铁路--宝成线,横贯绵阳、江油,绵阳以下除水运外,还有沿江而下的国道公路直达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钢铁、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绵阳市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城,遂宁市是闻名全省的纺织城。
涪江中游是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地区之一,两岸平原台地的农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机械提灌的保证。有400多年历史的绵阳惠泽埝、三台永成堰,经过多次扩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积已分别从建国前的1.1万亩和4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7万亩和9万多亩。射洪县于70年代后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锋渠,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现已受益。水能资源开发也比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干流柳林滩,修建了省内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电站。中游现已建成永安、东风、螺丝池、红江、龙风等水电站。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游山区属于农作区,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龙门山摩天岭的原始森林连绵无际;平武一带乔木、灌木丛从山脚延伸到山腰,拖绿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较好。这一地区有大熊描、苏门羚、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头,1965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上游地区上特产众多,如平武县是全国木耳和省内核桃生产基地县,历史上的传统产品茶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此外,还盛产桐油、生漆及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有煤、铁、铜、锰、金等矿藏。
涪江上游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干瓦,至今开发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资源开发,除现复工兴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程度还仅限于沿江筑堰开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带田土及建小型电站。平武县境内长157公里的涪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现有500余处渠堰,引水总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至1989年南坝电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1.12万千瓦(包括户办微型电站)。涪江上游水资源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要求。
涪江以江油至遂宁段为中游,江段长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宁以上流域面积约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等市、县。域内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以中、低丘为主,域内高程700~300米。丘陵区多浑圆丘顶,成串珠状分布,间有台状、方山状丘原,相对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游河道迁迥曲折,水流平缓,江面宽200~500米,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游山区属于农作区,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龙门山摩天岭的原始森林连绵无际;平武一带乔木、灌木丛从山脚延伸到山腰,拖绿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较好。这一地区有大熊描、苏门羚、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头,1965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上游地区上特产众多,如平武县是全国木耳和省内核桃生产基地县,历史上的传统产品茶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此外,还盛产桐油、生漆及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有煤、铁、铜、锰、金等矿藏。
涪江上游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干瓦,至今开发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资源开发,除现复工兴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程度还仅限于沿江筑堰开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带田土及建小型电站。平武县境内长157公里的涪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现有500余处渠堰,引水总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至1989年南坝电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1.12万千瓦(包括户办微型电站)。涪江上游水资源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要求。
涪江以江油至遂宁段为中游,江段长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宁以上流域面积约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等市、县。域内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以中、低丘为主,域内高程700~300米。丘陵区多浑圆丘顶,成串珠状分布,间有台状、方山状丘原,相对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游河道迁迥曲折,水流平缓,江面宽200~500米,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变化大。江油至遂宁有滩140余处,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宽8~10米,可通行小型机动船及30吨级以下木船。沿江一带河谷开阔,谷宽一般2~8公里,最宽处遂宁妻口河谷,宽达10公里。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涪江中游人稠物丰,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小麦、红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农业生产人平粮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数1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1987年产蚕茧近3万8千吨,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三台县的产茧量达到4848吨,居全省第一。同时中游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果有闻名省内外的柑桔、苹果、药材有白芷、麦冬、半夏、香附子、畅销各地,尤以遂宁特产白芷为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勾通南北的重要铁路--宝成线,横贯绵阳、江油,绵阳以下除水运外,还有沿江而下的国道公路直达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钢铁、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绵阳市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城,遂宁市是闻名全省的纺织城。
涪江中游是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地区之一,两岸平原台地的农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机械提灌的保证。有400多年历史的绵阳惠泽埝、三台永成堰,经过多次扩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积已分别从建国前的1.1万亩和4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7万亩和9万多亩。射洪县于70年代后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锋渠,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现已受益。水能资源开发也比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干流柳林滩,修建了省内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电站。中游现已建成永安、东风、螺丝池、红江、龙风等水电站。
支濠,汛期河床变化大。江油至遂宁有滩140余处,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宽8~10米,可通行小型机动船及30吨级以下木船。沿江一带河谷开阔,谷宽一般2~8公里,最宽处遂宁妻口河谷,宽达10公里。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涪江中游人稠物丰,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小麦、红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农业生产人平粮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数1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1987年产蚕茧近3万8千吨,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三台县的产茧量达到4848吨,居全省第一。同时中游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果有闻名省内外的柑桔、苹果、药材有白芷、麦冬、半夏、香附子、畅销各地,尤以遂宁特产白芷为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勾通南北的重要铁路--宝成线,横贯绵阳、江油,绵阳以下除水运外,还有沿江而下的国道公路直达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钢铁、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绵阳市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城,遂宁市是闻名全省的纺织城。
涪江中游是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地区之一,两岸平原台地的农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机械提灌的保证。有400多年历史的绵阳惠泽埝、三台永成堰,经过多次扩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积已分别从建国前的1.1万亩和4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7万亩和9万多亩。射洪县于70年代后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锋渠,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现已受益。水能资源开发也比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干流柳林滩,修建了省内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电站。中游现已建成永安、东风、螺丝池、红江、龙风等水电站。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涪江遂宁以下至合川河口为下游,下游江段长179公里,平均比降0.5‰。涪江下游段流经潼南、铜梁直至合川。域内以中、低丘丘陵地貌为主,至台川后受华莹山、歌乐山影响,间有岭伏深丘、低山带,海拔高程600~200米。下游河谷宽阔,沿江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二阶台地平坝,地面高出江面8~20米,合川境内台地高出水面在20米以上。下游河道河曲发育,滩沱相间,多沙洲、支濠。下游有滩80余处,以合川境内刮骨、青竹偏二滩落差最大,均在1.5米以上,水流湍急、行船困难,是涪江下游有名的险滩。下游航道河槽水深在0.8米左右,槽宽一般10~15米,可通行50~70吨以下机动船和木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涪江下游土地开垦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蔗为主,土特产有桐油、棕片、茶叶、水果等;中药材有川芎、杜仲、生地、白芷、苡仁等,下游又是历史上有名的蚕桑养植区,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横跨遂宁、蓬溪、潼南等地,方圆120公里的磨溪气田,是四川新探明的第三大型气田,现正在开发中,预计在1993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年产气将达到数亿立方米:工业有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纺织、蚕丝及食品加工等。
涪江下游水利、水能资源丰富,年过境水量100多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仅潼南、合川两县即达30万干瓦。涪江下游河道大多曲折于U型河谷之中,洪枯水位变幅较大,冲积阶地一般高出水面20米左右。
涪江流域内山区占37.9%,丘陵占56.9%,平坝占5.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众多的支流呈下对称状分布;右岸就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却较少且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涪江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4.7度(平武)~18.2度(合川)之间。域内气候温和、湿度大、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除上游山区外,无霜期一般在300天左右,是四川省主要农业生产区之一。流域内雨量丰沛,但时空差异较大,上游平武、北川、安县、江油处于龙门山、鹿头山暴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北川、安县达1400毫米以上,下游合川、潼南、铜梁每年平均年降水量也可达1100毫米,但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中江、盐亭、射洪、三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800余毫米。年降水量不但空间差异大,年际问变化也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少水年之比一般为1.7,个别地方达到3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每年6~8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5月则不足年度的20%。涪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大致可分为上游亚热带寒湿润山区气候、中游亚热带偏干湿润丘陵区气候与下游亚热带湿润性丘陵区气候。受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与下垫层的影响。使涪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形成春旱、夏旱为主过渡到伏旱的分布模式。据历史记载,从1648年到1949年的301年问,有27年发生大旱,平均11年发生一次严重旱灾。特别是中、下游丘陵区,狭窄的流域特性,极度的土地垦殖,使覆盖率低、缺乏水土涵养自我调节能力,以致干旱年年发生。春旱连夏早、夏旱接伏旱的严重旱灾也倾频出现,是历史上著名的川中老旱区。
涪江的多年平均径流息量为18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90立方米/秒。径流量年内分配差异大,6~8月的三个月总量一般占年径流总量的50%以上。洪、枯流量变幅也大,涪江在下游合川最大流量曾达30000立方米/秒,最小仅53立方米/秒。由于上游位于龙门山、鹿头山暴雨区,虽然羽状流域有延缓洪峰的效果,但也易造成干流的流域性洪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千流万汇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在银蛇飞舞的岷山雪岭上,矗立着一座形似金字塔的山峰——雪宝顶。这山峰的藏族名字是“哈肖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千里涪江,就发源于雪宝顶的东北坡三岔子。据清《蜀水考》所载:“涪水源出松潘卫(今松潘县)风洞顶兴龙泉”;“兴龙泉在卫东六十里,源出雪栏山风洞顶黄龙寺后”;“其山平坦,上有龙潭。”雪栏山俗称宝顶山,即雪宝顶。涪江的江源,可说是龙的故乡,雪宝顶下有藏龙山、黄龙寺,平武县城龙安镇,古称龙安府。在松潘、平武碧翠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仍留着许多带龙的名号:龙溪、龙池、龙峰、龙岩、龙凤、龙治、龙归寺,还有龙王包。
涪江从松潘黄龙寺东南而下,奔腾在重峦叠嶂的群山中,接纳了众多的溪流,出黄龙,过龙安,冲过兵家重地江油关,眼前豁然开朗。开始迂回曲折于四川盆地北麓,宽阔的江面,波光闪烁,浩浩荡荡,向盆地东南奔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涪江在流经平武以北约10公里的铁笼堡,接纳了从左岸汇来的第一条支流火溪河。火溪河因源于白马藏族聚居地,又名白马河,藏语称“夺布河”。火溪河发源于平武县西北色润坪大窝凼,源头处海拔高程4233米,流域面积1490平方公里,河长119公里,河道陡峻,平均比降达21‰。流经平武白马、藏区、木座、木皮等区乡至平武铁笼堡汇人涪江。
火溪河滩多流急,上游河谷两岸,经常可见瀑布凌空而下,如百丈银炼挂在崖壁之间,河谷地带藏族群众的板屋楼寨,掩映在山坡绿荫之中,别具一格。这种楼屋可分三层,上层放物,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牛羊,外有回廊阳台围护,铺以木质楼梯。
火溪河流经之处,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山巅河谷立体气候分明,既有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乔灌木和各种竹类植物,由于北有秦岭阻挡寒流的袭击,西北有高原的屏障,具有明显的寒湿性亚热带气候特征。源头一带栖居着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扭角羚、云豹、金猫等各种珍稀动物和白马鸡、蓝马鸡、藏雪鸡、棕毛虹鸡、绿尾虹鸣等珍稀鸟类。在拖绿曳翠的深涧,绿荫蔽岸的溪边,苍翠欲滴的树下,时时可见大熊猫憨态可鞠的身影。火溪河下游左岸与青川县唐家河大熊猫保护区为邻,源头一带则建有王朗自然保护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涪江流过川北重镇江油后,约5公里,左岸支流平通河从北而来,汇入涪江。平通河古名廉水、让水、青漪江,源于平武境内药丛山六角顶东南麓平羌崖。药丛山因盛产当归。党参、仕仲、贝母、天麻等药材而得名。平通河出于羌崖后,流经平武、江油两地的大印、平通、桂溪、大康、让水、河西等乡镇,在江油彰明镇汇人涪江。平通河河长126公里,流域面积1166平方公里,平武境内平均比降16‰。进入江油后河道逐渐开阔,坡度渐缓,平均比降约2.1‰。由于河流流经之处属鹿头山、龙门山暴雨区,年平均降雨量达1400毫米以上,水量丰富,多年平均经流总量达7.4亿立方米。河道洪枯水量悬殊较大,相差达1000多倍。平通河水资源开发较早,在明代即已筑堰开渠,引水灌溉农田。
涪江过江油彰明镇约10公里,经李白故里青莲透迤而来的通口河,又从右岸汇入涪江。通口河又名盘江、湔江、白草河,发源于松潘县境内岷山山脉东南麓玉垒山,源头海拔高程4000米以上。流经松潘白羊,平武泗耳,北川小坝、曲山等乡镇,过通口经江油青莲从右岸汇入涪江。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416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9‰。河流上游高山矗立,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道千回百折于深涧峡谷之中,进入北川后支流发育,谷间冲积小盆地较多。由于通口河流域中下游位于鹿头山、龙门山暴雨区,水量丰沛,多年平均经流总量达33亿立方米。因河道陡峻、集流历时短,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据历史记载,1902年洪峰流量曾这8000立方米/秒。通口河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量达13.76万千瓦,仅次于火溪河。已建、在建的水电站有两座,装机容量约2万千瓦。
涪江继续下行,进入了流域内最大的冲积平原——绵阳平原。绵阳平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川北重镇绵阳就座落在平原西北缘。安昌河山西而来,在绵阳市区东南汇入涪江。安昌河发源干北川县南面千佛山南华岭,岭下分为两支,东支出北川擂鼓镇;南支出安县茶坪乡,至安县安昌镇西汇合。安昌河长95公里,流域间积1180平方公里,中上游属鹿头山、龙门山暴雨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12亿立方米。安昌河水资源较早得到开发利用,中、下游段沿岸多引水工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涪江过绵阳市后,经德阳丰谷镇进入三台县境,在三台潼川镇东塔山下,接纳右岸支流凯江。凯江亦名中江,发源于安县西北海拔高程2700米的千佛山西麓一碗水,河长213公里,流域面积2620平方公里,流经安县、德阳、中江,至三台县城潼川镇汇人涪江。凯江中、下游河谷宽阔,江面宽浅,两岸多漫滩,沿岸间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坝。中、下游地区属春旱与夏伏旱过渡地带,常多旱灾之苦,尽管沿江水利开发较早,由于洪枯水量悬殊,上游无骨干水库调蓄,每到春夏时节,旱象严重。为了解决抗旱保收问题,1965~1967年建成了人民渠六期工程,干渠经安县、德阳、中江至三台,灌溉涪江干流与凯江之间丘陵区67.8万亩农田。1970~1974年,又建成了人民渠七期工程,干渠沿龙泉山东侧,经德阳至中江,向东折入丘陵区,沿凯江与江的分水岭东南进入三台县。随着两大干渠的建成,凯江两岸百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
涪江接纳凯江后,经三台县百顷入射洪县境,流过清幽别致、玲珑秀丽的金华山、在唐代诗人陈子昂墓地独座山下,左岸支流梓潼江又来汇合。梓潼江是涪江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平武以下涪江左岸唯一的一条流城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梓潼江又名弥江,发源于龙门山东南麓江油藏王寨棋盘山鹰咀崖一带,源头海拔1700米,河长达340公里,流域面积5200平方公里,占涪江流域面积的1/7。梓潼江经江油二郎庙、小溪坝穿过宝成铁路,由河口入杆潼县低山、深中丘陵区,经仙峰、豢龙绕柠潼县城西,由交泰进入三台县东北后,折入盐亭县,经玉龙镇复入射洪县境,至独座山下汇入涪江。由于涪江在独座山下向南折了一个90度的弯,梓潼江每到汛期江水如箭直奔独座山而来,所以梓潼江古时又名射江。梓潼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4.7亿立方米,仅为通口河径流总量的1/7。尽管径流总量不大,但因其源远流长,城内年降水量分配差异大,是涪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
最大洪峰流量曾达8580立方米/秒。梓潼江中下游,也是涪江水源开发最早之地,唐代起即有引水工程建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涪江过射洪后,曲折进入苍溪县境。右岸支流妻江在妻口汇人涪江。妻口是涪江干流上最宽的河谷所在,也是射洪、遂宁两县交界之处。妻江发源于中江县铜山,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20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5亿立方米。妻江流域内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土地垦殖率高,森林覆盖差,多光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蓬溪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仅0.7%。流域内农业主产深受春、夏伏旱之累,干旱严重年头,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是十年九旱的著名老旱区。随着人民渠六、七期工程的相继建成,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涪江过妻口后进入遂宁,再过潼南,进入铜梁县境,在铜梁县安居镇纳入左岸支流安居河。安居河又名大安溪、琼江,发源于乐至县北三星桥,经遂宁、潼南等县市,至铜梁县安居镇汇人涪江,河长237公里,流域面积45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91亿立方米,域内水资源贫乏,每亩耕地平均占有径流量仅318立方米。安居河流域内垦殖率高,全流域森林覆盖率仅4%左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四川盆地干旱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域内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四川省水土保持办公室在80年代初,即对安居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将安居河流域列为四川省水土保持重点区。经几年的小流域治理,情况已有所好转。
安居河是我省江河三级支流中实现渠化最早的河道。渠化通航工程始于1956年,1976年全部建成,国家投资300万元,建成梯级船闸14座,通航里程达150公里,年通航能力达12~20万吨。潼南县高肯电站梯埂,采用升船机,吨位20吨,提升高度20.4米,是我省内河水运最高航运梯级。近几年由于水上运输发展停滞不前,安居河渠化通航工程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在川北门户合川城西,最后一条支流小安溪由右岸汇人涪江。小安溪又名临渡河,发源于永川市巴岳山东麓永兴乡白龙洞,流经永川、大足、铜梁、合川,在距涪江汇嘉陵江的河口以上3公里处汇入涪江。小安溪河长170公里,流域面积17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域内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工农业生产发达。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天然气等。域内交通方便,从永川至合川有沿河公路,成渝铁路横过上游,中、下游可通行木船及小机动船。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蔗、柑桔、茶叶为主。工业有采矿、炼焦、炼铁、造纸、蚕丝、制糖等。沿河一带厂矿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下游主河道水体所含酚、氰化物、氟化物及有毒元素砷、汞、锰等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其他物理指标也大都超过国家标准,致使河中鱼类大量死亡,人畜不能饮用。小安溪是涪江流域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支流。
涪江接纳小安溪后,在合川城南钓鱼城下,结束了670公里的流程。汇入由合川城东北而来的嘉陵江。
(三)多彩多姿
涪江流域有众多的风光景物、名胜古迹,它们把这条江点缀得更加多姿多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源头就有被人们赞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天然公园”——黄龙寺自然保护区。那一带上有莽莽雪岭,下有清泉淙淙,尤以重重叠叠、美如璞玉、明净无瑕、流红荡绿的湖沼蔚为奇观,号称人间瑶池。黄龙位于松潘古城东侧约70华里处,背靠“川西第一峰”雪宝顶,巍峨壮丽的皑皑雪山象是她忠实的卫士,满山的青松、冷杉苍翠欲滴,碧蓝如缎的溪水清澈见底,漫坡淌下,在浓密的树丛中穿行,淙淙地流向远方,象是要把黄龙的圣浩带向人间。山上有寺,名为“黄龙寺”,又叫“雪山寺”,亦称“白鹿寺”,其实这是三群寺庙,他们依次在山脚、山腰、山顶,因而又分别称为“前寺”、“中寺”、“后寺”。
“前寺”在山脚,整个建筑面积约有400多平方米,可惜现在只留下几块残存的基石和四周高大、粗壮的云杉、冷杉。
“中寺”座落在一处小山岗上,周围丛林密布,瀑布众多。四壁上残留着许多明代以来的诗句,忧国忧民、叙怀述志,或赞颂黄龙美景,或记述黄龙传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后寺”在山顶,庭堂整齐,结构严谨。从山门起直至后殿,四周题满了历代墨客骚人各种字体的诗句。最使人赞不绝口的是大门外那块匾额。从正、左、右三个方向看,分别呈现出“黄龙古寺”、“山空水碧”、“飞阁流丹”四个不同的字。
黄龙风景区的主体结构是从山顶到山脚互相衔接、紧密相连的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池”,大者有一、二亩,碧波荡漾,宛如天池,小者仅一平方米左右,池中绿树婆婆,婷婷玉立。每个水池均有金黄闪光的边壁,碧如翡翠的池水充盈其中。从山顶望下去,整座山恰似一条鳞光灿灿的大黄龙,俯卧在这雪山幽谷之中。
涪江流到平武,在那万山深处,隐藏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它就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武报恩寺。这座宫殿,相传为明朝英宗时,镇守龙州的世袭土官王玺,用重金招聘曾修建过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仿其形制,大兴土木而建的。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现占地近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长约300米的中轴线上,共分二进院落,由东而西,地势次第升高,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工艺精湛。是宫殿、庙宇兼而有之的旅游名胜。这里有9999条龙,有1004只手的千手观音,有堪称稀世珍宝的转轮藏,被誉为报思寺的“三绝”。报恩寺独特的建筑结构、优美的艺术造型,动人的故事传说吸引着四方游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