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173|回复: 2
收起左侧

[八卦] 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 “80后”作家首度上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6 13: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7年03月26日 09:33 来源:综编

--------------------------------------------------------------------------------

  中新网3月26日电 齐鲁晚报消息,由该报和中国小说学会联合举办的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昨天(3月25日)在济南揭晓。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雷达、副会长陈骏涛、常务理事何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概括了本次小说排行榜评选的亮点。

  80后作家成为排行榜最大亮点

  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认为:这次排行榜总体上仍然延续小说学会确定的三个评价标准,即历史内涵,人性深度,艺术水准。在此框架下,上榜作品基本反映了2006年度中国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准。与往届不同的是,80后作家第一次出现在小说排行榜中,例如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誓鸟》,苏瓷瓷的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以及秋风的短篇小说《洛城戏瘾》等。这次80后入榜,标志着80后作家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文学界中较有实力的创作团体。其中以张悦然的《誓鸟》最有代表性,该作品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力,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陈骏涛在发榜新闻会上将80后称为我们文学的生力军、接班人。陈骏涛说,由于过去80后的作品还不成熟,或者是大家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足等原因,前六届排行榜至少是长中篇小说中,没有80后作家上榜。他还兴致勃勃地谈了自己关于80后创作的看法:“80后作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寒、郭敬明和张悦然。韩寒过于狂傲,而且没有拿出比较有说服力的作品;从创作的职业道德来看,郭敬明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张悦然曾提出希望大家把她与80后区分开来,我认为这有两层意义,一是她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大家所认为的80后的写作范畴,比如青春文学等;另一层,我所猜测的是希望大家不要把他们煮成一锅,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赞成她的。张悦然的《誓鸟》应该算是这次排行榜的一个亮点。”

  中篇小说评选关注女作家的创作

  在中篇小说的评选中,女作家的作品格外令评委们关注。著名评论家、评委何向阳在与记者交谈中列举了两部上榜作品,叶弥的《小男人》和葛水平的《连翘》。

  他认为葛水平在《连翘》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寻红,打破了传统农村小说中那种忍辱负重的妇女形象。在经历一系列苦难后,寻红终于得到上天眷顾,她的梦想都实现了,这是对以往传统农村小说中妇女形象的超越。作品突出了她幽默达观的性格,这应该是在中原文化中炼出的一种豁达。

  叶弥与葛水平的写作风格不同,叶弥擅长描写男女之间微妙的、难以言传的关系,她的《小男人》就写出了一个南方男人在情感两难中不断突围的心路历程。在小说中,人物被真真假假的感情撕裂,并最终回到传统家庭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写出了人类情感的整体困境。

  比较遗憾的是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和安妮宝贝的《莲花》落选,前者是精神的寻求与寻找,后者则是主人公身体力行的寻找,都是精神向度上不错的作品。但较之以上两部作品,仍稍显逊色,因而未能上榜。

  对历史、对民族魂的反思走向成熟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陈骏涛认为:上榜长篇小说中,如莫言的《生死疲劳》,把历史叙事、现实叙事和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成就了他一贯的魔幻风格;铁凝的《笨花》延续了她一向对现实的关注,不过以前是关注个人的成长,在《笨花》里则关注到一个族群的成长,这是一个超越。总而言之,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和现实描述的风格可以体现当代长篇小说的实力。

  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铁凝的《笨花》一年来备受媒体关注。从这两部长篇来看,同为写历史的,但都脱离了原来写历史的框架,比如《笨花》完全写日常生活,并以日常生活衬托历史,有所创新。莫言的《生死疲劳》用别人很少涉及的手法写作,写到一些很怪异的东西,颠覆了以往传统长篇小说对历史的描写,比如小说对地主阶级人物的塑造颇有新意。

  这次上榜的4部小说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水平。但仍不能避免遗珠之恨,比如周大兴的《湖光山色》和苏童的《碧奴》均没上榜。各位评委的职业眼光有所不同,所以总还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著名评论家、评委何向阳对知青题材做了特别点评。她指出:王松的《双驴记》与以往知青小说相比非常新颖。正如作品序言中所说,以往的知青小说要么写出知青生活的辉煌,要么写知青生活的痛苦,都非常的极端。王松在小说《双驴记》中把握了心理现实,视点落到人与牲口之间的关系上,从而挖掘出人性中的“兽性”以及人性的省思。小说中知青与当地人建立不了良性、和谐的关系,而是相互对立、残杀,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写出了对知青时代深刻的反思。乔叶的《锈锄头》利用间接材料对知青进行反思,写出了在当时知青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背景下,由于知青本性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东西,因此在与农民发生冲突时,知青本能地保护自己,显露了人无可改造的本性,在这一点上比较深刻。 

  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作家亲历还是60年代作家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他们都对知青生活的反思达到了一定程度,在以往知青作品中达到新发展。对于得到新发展的原因,何向阳认为这是在与知青年代相隔将近四十年后的思考结果。

  现实生活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

  陈骏涛认为,如果说长篇比较多的是写历史,那么中篇就是比较多地写现实,面向现实。题材上一方面集中于描写底层生活,另一方面是热衷于反映当前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所评出的十部中篇作品中,《命案高悬》一年来一直受到关注;《我们能够拯救谁》将底层普通人在权力的侵蚀下,在逼窄的生存时空中的挣扎、痛苦、无奈、坚忍、逃避、妥协、投降、蜕变等等众生相,一起呈现在我们眼前,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令人震惊的教育困境,展示了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艰辛与悲苦。

  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认为:一些中篇小说开始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注。小说《命案高悬》堪称当下“底层文学”热潮中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对一桩命案的追寻,对当下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农村基层权力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深透而又精微的书写,无论从现实揭露的深入性、人物塑造的立体性,还是叙述控制的均衡性上,都值得称道。(张成东)
     
发表于 2007-3-26 13: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惠州
今非夕比哟.叹口气老了哟.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我觉得韩寒看到了的话肯定开骂.呵呵...安妮宝贝竟然没有入围.....

郭敬民就叹息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