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462|回复: 16
收起左侧

[我要问] 陈抟故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2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西藏拉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怎么百度上不一样呢?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汉族,老子故里亳州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陈竹园村)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
发表于 2012-3-5 23: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这个一定要改,还望阿杜出手。
     
发表于 2012-3-5 2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这个必须改  一定要改
     
发表于 2012-3-6 08: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关于陈抟的生地和故里,有多种说法。
一说:“陈抟是亳州真源人”(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宋史·陈抟传》
一说:“陈抟是河南省鹿邑县人”。《鹿邑县志》
一说:“陈抟是普州崇龛人(今四川安岳县崇龛镇人)”。(北宋李宗谔《新修诸道图经》)
一说:“陈抟是陕西(华山)人”。(《五代史补》)
一说:“陈抟是西洛人”。(《青琐高仪》)
一说:“陈抟是濮上人”。(《汉上易传》)
     
发表于 2012-3-6 08: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北宋李宗谔《新修诸道图经》给陈抟的祖籍定了一个公式。他说:“陈抟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山人”,依照这个公式,那么陈抟隐居在哪里即为哪里人了。 
其实正史记载甚详,有代表性的如:《宋史·陈抟传》、《五代史·周书》、《资治通鉴·后周记》、《太宗实录》。
北宋司马光于公元1019年出生,距陈抟辞世仅30年。北宋杨亿与陈抟是同时代人,陈抟辞世时,杨亿已19岁,他在宋太宗雍熙年间曾负责主管秘籍资料,参与编纂《太宗实录》。
上述四史,都是宋代重要的史学巨著,均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此四史当是真实的依据。
北宋邵雍生年距陈抟辞世仅22年,是陈抟的三传弟子,其子邵伯温在所著《易学辩惑》中云:“陈抟亳州真源人。”
北宋进士文同说:“陈抟于后晋天福中来游蜀。”“遂留此学,卒能行之。后归关中”。文中有力地说明了以下几点。
第一,“陈抟于后晋天福中来游蜀”,文同明白指出陈抟是从外地来游蜀,即不说陈抟回蜀或回故里;
第二,“遂留此学”,而不是在此学或跟着学;
第三,“后归关中”而不说去关中。
元代道士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陈抟,亳州真源人,以为普州崇龛人,恐是陈抟隐居之所。”从文同和赵道一两人的说法可以得出结论,陈抟本不是普州崇龛人。
历代道教史籍亦记载甚明,道教巨著《正统道藏·洞真部》,金代道士王处一《西岳华山志》,元代张略《太华希夷志》,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记》等有关陈抟籍贯的记载:“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表明道教内部史料对陈抟籍贯都一致肯定是亳州真源。
亳州市和河南鹿邑县都一致公认“陈抟是亳州真源人”,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可是具体到陈抟的出生地却有两处,亳州市和鹿邑县各有一处,且距离很近,仅有十多公里。
其一,《亳州志》记载:“陈抟出生在亳州城西南六公里宋汤河西岸,陈庄”。
其二,《鹿邑县志》记载:“陈抟出生在鹿邑县太清宫镇,位于新老涡河之间,陈竹园村。”
以上两者都有具体的史料为依据,两地的沃土上都留有珍贵的遗迹,这是在历史上和地理上遗留下来的具体问题。
《旧唐书·地理一》云:“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至亳州拜谒老子,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将谷阳县改为真源县,其治所就设在老子故里太清宫,隶属亳州,而太清宫距亳州仅有二十公里。
唐宋时期“真源”和“鹿邑”为两个县,真源县属亳州,而鹿邑县则属河南淮阳。当时制度是州管县,县管地方,亳州城西南六公里陈庄希夷出生地,属于真源县管辖。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将真源县改为卫真县,仍属亳州。
无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有次区划大变动,取消亳州卫真县,把卫真县管辖的大部分乡村并入河南鹿邑县,把东部乡村包括希夷出生地划归亳州。
为什么安徽亳州、河南鹿邑、四川崇龛都有陈抟的出生地和故居呢?这是因为陈抟老祖属于我国历代名人,被历代世人奉为神仙,他生在亳州,隐于武当,西游巴蜀,移居华山,所到之处都有陈抟住过的处所留有珍贵的遗迹,出于对陈抟的崇敬,各地均称陈抟是他们那里的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发表于 2012-3-6 08: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联想到当年诸葛亮的一段趣事,在历史上对诸葛亮曾有过这样的争执:河南人说:“诸葛亮当年住在我们南阳。”湖北人却坚持说:“诸葛亮当年住在我们襄阳。”河南人的依据是: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湖北人的理由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说诸葛亮住的地方是“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双方各有依据,相持不下,那么诸葛亮到底住在哪里呢?史料告诉我们:当时南阳和襄阳同属南阳郡,后来划分归属河南、湖北两省。
清咸丰年间,河南南阳刺史顾嘉蘅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正门,上联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下联是: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上联歌颂诸葛亮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哪分什么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下联赞扬孔明,名高天下,千古流传,是属于国家的历史名人,何必再争执他住在襄阳还是住在南阳呢?这副对联解决了对诸葛亮在历史上的争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无论陈抟到过什么地方,他住过的处所,都应该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留作纪念。
     
发表于 2012-3-6 0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崇龛镇是五代宋初、道教至尊陈抟老祖的故里,突出挖掘陈抟文化治国之略和养生之道的精髓,聘请四川美术学院知名专家团队精心设计,在崇龛镇陈抟山上,精心打造一尊高36.9米的道教至尊陈抟老祖塑像。游客可进入塑像内部,拾级而上到达陈抟手持拂尘处观景台,在此远眺蔚为壮观的万亩菜花景观。
12_副本.jpg
     
发表于 2012-3-6 08: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陈抟自幼聪明,熟读经史,精通百家,尤以诗文为最,可惜连考了几次进士都没考上。后来,他干脆放弃仕途,寄情山水,遍访名山大川,由儒入道。他到过湖北,去过四川,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修炼于华山云台观。

  除研读道家经史之外,他最大的嗜好就是睡觉。他神气相和、静守虚致,最多能睡120天,不吃不喝,脉无声息,面色红润。据说,他曾辟谷20年,就是说他20年不进水谷,只靠喝一点酒维持生命。他的好友吕洞宾说他是“睡仙”。

  据史料记载,陈抟一生博学多才,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深得历朝历代名人志士的崇拜。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陈抟的第三弟子)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张载(1020~1077),字子厚,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不难看出,陈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著作《易龙图序》,传河洛数理,成为中国“龙图”的第一人。“龙图”又名“河图”,是“龙马始负图”和“河龙图发”传说的简称,早在《尚书雇命》中就有“河图”记载,因未见图,两汉时期,学者争论不休,各说不一。在五代后周时,陈抟著《龙图序》,又名《易龙图序》,从道家文化宝库中传出了“龙图”的基本内容后,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后来科学家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为科学之母”,因而才知道“河图”的重大作用。《易龙图序》对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以启迪作用。

  注释《正易心法》,倡先天易学,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他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易”学始祖,新就新在他把“道儒佛”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中国古代完整的哲学体系。陈抟认为:周孔《易》学为儒家一家之言,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在《正易心法注》中明确指出:“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语言下拘挛。”主张融合三家,以治学、以治心、以治身、以治天下一切。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大儒邵雍从事研究先天易学长达30年之久,“冬不炉,夏不扇”,写出了《皇极经世》巨著,至今仍是物理学、天文学、生态学、自然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著作《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并亲自实践,成为天下“睡仙”第一人。陈抟十分推崇《无极图》,并指导和完善道教内丹哲理,不仅使自己率先成为“天下睡功第一”,而且把秘而不传的内丹学说公开化、社会化,推动了中华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功在千秋。陈抟摈弃外丹,注重内丹。他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头”、“肝为木”,使木生心火以炼肾水,达到“成尘得变”,结成人体内的无价“金丹”。其核心是“修心养肾”,控制人的欲望,不让野蛮的欲望泛滥,这是他内丹修炼的目的,像这样强身延年的内丹修炼法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作《龟鉴》、《心相篇》等,把中国古代相学引向唯物论的范畴。《龟鉴》明言:“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人不可貌相,只要“有天”,人在自然界,就要靠劳动和智慧去换取生活财富,“有地”,身处世间,以“道德仁义礼”等的中华民族美德来规范自己。“天、地、人”三者协调一致,不妄想、不妄为,这就是人全相、贵相、富相、寿相的重要标志。他把自然物质的水、火认作人的生命之源,重申了古代唯物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的观点,维护了唯物的“天人相应论”。

  著作《三峰寓言》、《高阳集》等,博学多才,后世尊他为“儒师道祖”。陈抟与世不争,不贪富贵,不求仕禄,不仅受到社会人士的普遍尊重,而且受到朝廷多次召见(曾谏过多次治国之道,均得皇帝恩准)。唐僖宗赐他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他为“白云先生”,宋太宗赐他为“希夷先生”。陈抟,“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代楷模。元代学者虞集在《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中评价他为“图书之传,百世之师”。

  书写福、寿二字,独具特色,为后世所推崇。今安岳、大足、潼南、峨眉山、华山、山东蓬莱仙境等全国各地,皆保存了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石刻,此二字独具特色,内含“田给予福、林付长寿”八字哲理,受到世人赞叹。其寓意是宣传道家人与自然、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粗食布衣等哲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精通棋艺,立健脑益智之功。弈棋是中国一门增智强身的一项体育运动,古往今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四川省邛崃县的白鹤山点易洞对面有棋盘山仙人洞,是陈抟修炼时常弈棋的地方。华山至今还保留一个“博台”,俗称“下棋亭”。传说陈抟与赵匡胤以棋局赢华山,其遗迹在此。“自古华山不纳粮”,讲的就是这个传说故事。
     
发表于 2012-3-6 0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麻烦了[s:376]
     
发表于 2012-3-6 09: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本就无中生有,何必追根溯源[s:377] [s:377] [s:3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