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县四举措助推川剧繁荣发展
3 F8 F- o7 b7 X2 e$ D& e潼南县曾经是名闻四方的川剧“戏窝子”,为抢救、传承、振兴和发展川剧艺术,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县委、县政府从繁荣文化大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振兴川剧,多措并举助推川剧繁荣发展。
! [0 J2 O* Q: U9 R4 g, i( M4 ~; M/ `1 x4 P, s. \3 Z N: ]+ I
一、造基地,搭建川剧发展平台。该县以县戏曲协会现有的活动场地为基础,打造川剧演艺基地。县财政划拨专款加强完善基础设施,添置和更新设备,加大对川剧创作和演出经费的投入,县文广新局加强对传承川剧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潼南“川剧窝子”影射力,更好地传承弘扬川剧艺术。
& [- c/ v) }9 E L- s m, |$ F! n# t
二、强队伍,造就演艺精湛团队。以县戏曲协会队伍为载体,广泛吸收以原县川剧团和文化馆现有的专业演员及川剧爱好者成立“潼南县川剧专业演艺团”,打造好协会人才队伍。建立正常的人才流通渠道和充满活力的新陈代谢机制,强化好专业人才队伍。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举办论坛、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川剧创作人才,提升该县川剧编、导、演的水平,造就好创作人才队伍。7 l6 _2 C% B3 f$ s) f4 Z6 f
2 @. k8 w7 {& {- l* N三、树品牌,扩大川剧艺术影响力。树剧目品牌,将《母亲的心》、《游华山》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品质剧目送上大型舞台,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用品牌效应来吸引观众。树活动品牌,着力开展送戏进校园活动以及社区、农家、机关、企业“四进”活动,提高群众观戏率,并广泛调动群众参与评戏,共同促进川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芳百世。树论坛品牌,每年定期举办川剧论坛,邀请从潼南走出去的匡文宇、周世禄、唐彬如、廖静秋、杨素兰、蒋淑梅等川剧名家名角为潼南川剧发展献策支招。
& e' h: l9 i. _$ A! n# Z
) j& c6 i4 F- C& e四、出精品,助推传统艺术繁荣。挖掘一批精品,深入挖掘、收集、整理一批濒临失传的传统精品剧目,如《焚香记》、《包公》等;创作一批精品,通过定期举办川剧论坛、作品研讨会及采风等活动规划川剧发展宏图,创作《我是潼南人》、《血洒浮图关》、《杨闇公》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现代剧目;演出一批精品,着力演出一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助成高水平舞台艺术的精品剧目。1 f/ J/ o+ d, W4 W$ m7 s
http://www.cqcrtv.gov.cn/Html/1/wgdt/qxdt/2013-11-28/12661.html
# P3 w# n* |1 E; U5 V' y/ \& T# ?4 K; Q( c8 g7 ^$ e: J
这是去年的一则新闻,不晓得有帮助没得 |